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近段时间,大黄鱼大面积死亡,让霞浦县沿海养殖大镇溪南镇笼罩着一层阴影,全镇大黄鱼受灾面积达27公顷,受损产量4800吨,直接经济损失达5500多万元,许多网箱养殖户面临破产的境地。
专家认为,鱼灾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过密养殖。近几年,三都湾网箱增长速度惊人,以青山养殖区为例,从1996年1000个左右的网箱发展到现在的5万箱,而整个三都湾共有26万箱,相关的从业人员有6万多人,其中有4万多人生活在海面上。大黄鱼养殖业的快速扩张给当地海域生态安全带来了严重问题。过密养殖导致当地多次发生大黄鱼死亡事件,养殖户损失惨重。
为什么养殖户明知有重大风险,却不愿意减少养殖数量呢?原因之一,养殖户盲目扩张。假如不发生大面积的鱼病,假如水产品市场价格不大幅度下降,养殖户就有钱可赚,不少养殖户抱着侥幸心理,冒险扩大养殖规模。原因之二,养殖户就业出路有限。渔民靠海为生,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衰减,一部分从事捕捞业的渔民转向发展养殖业,养殖户队伍日益扩大,养殖规模随之扩张,出现过密养殖,最终暴发了鱼灾。
整个三都湾水深浪小,是发展水产养殖的好地方。只要合理布局,控制密度,养殖业仍然能给养殖户带来滚滚的财源。问题是怎么做才能有效控制密度?近年来,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是没有采取措施,但实施起来时紧时松,不同地方步调也不一致,难免会“按下葫芦浮起瓢”,增了减,减了又增。在千家万户养殖户分散经营的情况下,政府引导和规范必不可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根据海域的养殖容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养殖布局规划,并依据规划实行限量养殖。在推行限量养殖过程中,各地应摒弃地方保护主义的思想,统一步调,坚决实施,而不能寄希望于别处减少养殖来缓解自身的压力。在“堵”的同时,还要有“疏”的措施,就是帮助养殖户找出路。一方面,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养殖户发展大型抗风浪网箱,逐步把浅深养殖区域向10 30米等深线推进。正如养猪业向山上转移,使福建由生猪调入省变成调出省一样,发展深海养殖,将为水产养殖业打开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要提供就业培训、介绍工作等服务,帮助愿意上岸的养殖户实现就业转移,通过“减人”达到减少养殖数量的效果。
当然,凡事不能单靠政府行为,应积极发挥渔民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众多养殖户是众多利益个体,各有各的算盘。比如限量养殖这件事,谁都不愿意减下来,最终损失的还是大家。因此,应该大力发展行业协会等组织,由养殖户组成协会,协会作出的决定由大家共同遵守,以此维护大家的共同利益。这种方式更容易为广大养殖户所接受,只要运作得当,将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对养殖户来说,也要有限量减产的意识。如果每家养殖户都减少些网箱,养殖环境好了,减少死鱼甚至不死鱼,出产同样数量的成品鱼,不知要节省多少成本。而且,养殖环境好了,鱼的质量就提高了,价格高销路畅,大家获利就更多了。
过密养殖的问题,在我省沿海许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已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还有广大养殖户的足够重视。但愿相关各方都能尽快行动起来,共同降低养殖密度,让大黄鱼大面积死亡之类的悲剧不再重演。
南方渔网编辑:寒星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