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资讯: 日前,全国渔业科技入户首席水产专家、上海海洋大学王武教授应l辽宁省盘锦市人民政府邀请,参加“盘锦市河蟹标准化生产与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论坛针对盘锦市河蟹产业发展中难点、热点问题,河蟹标准化养殖生产和养大蟹工程展开。
王武教授在论坛中指出:盘锦市委、市政府对河蟹产业高度重视,以科技入户工程为载体,实施“养大蟹工程”;建立养大蟹示范区,选择五个模式,实施“六大工程”,制定目标——打造北方蟹都。当前:以稻田种养新技术为核心的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已见成效;“盘山模式”已开始向北方地区推广;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初步体现;扣蟹出口形势很好,比同期增长40%。盘锦市委、市政府将科技入户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有组织、有步骤、有系统的进行实施,形势很好。但要搞好科技入户、实施养大蟹工程,首先要解决河蟹产业中存在的缺乏合力、缺乏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原良种基地、商品蟹饲养前期环境条件特差和后期缺乏动物性饵料、河蟹协会不健全、稻田种养的产业链没有连接起来、蟹文化内涵单薄等一系列问题。
对此,王武教授针对盘锦养大蟹工程提出十二点实施对策:
一是加强养大蟹工程的沟通,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统一行动。
二是高度重视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的提纯复壮工作。建立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原良种基地,推广群体选育技术。
三是养大蟹的关键是动物蛋白源。除了提供河蟹专用配合饲料外,要充分利用辽河口的动物蛋白源(蓝蛤、桡足类、糠虾、天津厚蟹等资源),推广稻田繁育田螺。
四是实施“接力式”养殖——池塘+稻田+大水面(苇田)。稻田的优势是蟹种,大水面(包括平原水库、草型湖泊、泡子、苇田等)的优势是养大蟹,池塘的优势在育苗和大规格蟹种的暂养。
五是组织起来,联合起来,以养殖大户为核心,建立生产合作社。通过“五个优先、五个统一”,将分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给农民以实惠,为农民办实事。
六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发挥河蟹协会的作用。建立苗种服务体系、饲料服务体系、对外技术服务体系、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建立“科、种、养、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
七是实施“1 + 1 = 5”。在水稻+水产 = 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1+1=4的基础上,将蟹田米业加进去,蟹田大米,要比其它大米价格高,因此此公式再加一项:企业增效,即1+1=5。
八是高度重视蟹种的内销。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是北方地区的优良种质,其蟹苗、蟹种生产集中在盘锦市,盘锦发展河蟹苗种生产的自然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十分突出;从盘锦市蟹种的生产能力看,完全可以供应北方河蟹产业的发展。
九是走出去,到市外、省外推广“盘山模式”。2007年“盘山模式”已通过农业部验收。现已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推广的范围包括整个北方地区(东北地区、内蒙东部以及宁夏河套地区)。
十是加强智力开发。发展北方的河蟹养殖,特别是要加强技术推广和技术骨干这二个层次的智力开发,即需要一大批能说会干的、既要会种田,又要会养蟹的人才。可以这样说:“一大批盘锦技术指导员到外地指导养蟹技术之时,就是盘锦河蟹产业大发展之日”。
十一是联合北方各省,积极申报北方养成优质蟹工程。通过项目建立协作平台,将一大批科技、教学、推广人员凝聚起来,联合攻关。
十二是宣传和弘扬蟹文化。要学习江苏苏州市利用阳澄湖大闸蟹名牌,发展“蟹文化”发展第三产业的经验。盘锦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繁多,在盘锦发展以“蟹文化”为主的旅游渔业、休闲渔业,使之成为盘锦旅游渔业的一大特色。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