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福建日报资讯:这几日,为了自家池子里的成品鲤鱼,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嵩溪镇伍家坊村村民余桢祥总往镇渔业合作社社长郑恒贵家跑。“社长,我的鱼今天可以出货了吧?”“配送车一会就来了,听说宁化的价格比将乐高,你那500多公斤鲤鱼可算有着落了。”……老郑是镇里有名的养殖专业户,年收入超过20万元。在他带动下,伍家坊村养殖淡水鱼的农户越来越多,人均产鱼量、亩产量均达1吨以上。
如今,在福建省山区,养鱼致富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然而,和许多兄弟省市相比,我省淡水养殖面积和产量仍旧很低。2008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542万吨,名列全国第三,淡水养殖产量却只有39万吨。而广东省淡水养殖业年产量达300多万吨,湖北省年产量也超过300万吨。
该如何挖掘福建省山区淡水渔业的富农潜力?
统一运作,小溪鱼闯出大世界
与嵩溪镇相隔不远的嵩口镇河前自然村,也有一个致富能人,叫陈志仁。河前村山高地远,交通闭塞,早些年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陈志仁去了湖南。在湖南,他看到不少当地百姓靠养淡水鱼发家致富,便想到家门口抛荒多年的“水淹地”……
“咱们村就在九龙溪畔,丰水时是水洼地、退水时就是河滩地,这都是流淌的金子啊!”2003年,陈志仁回乡开发水淹地养草鱼,第一年就赚了三四万元,引起乡亲关注,许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开始返乡学养殖。
河前人赶上了好时候。2006年清流县成立了溪鱼发展协会及配送中心,统一打出“清流溪鱼”品牌;统一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生产标准;统一种苗、饲料和产品配送;统一信息、技术指导和行业管理。自此,哪家有鱼、哪里求鱼、哪里价格最好,协会都会及时发布,并由县里出资配备了20多部活鱼配送车,每天穿梭在鱼塘和市场之间。
“鱼苗统一采购可降低10%成本,饲料统一采购可降低5%的成本,而统一运输销售还避免了恶意的竞争杀价。以前草鱼池边价平均每公斤6.4元,统一运作后已提高至8元。”陈志仁乐呵呵地说。
如今,河前村养殖面积达到2400亩,实现亩产1吨鱼、人均10吨鱼的规模,成为全县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并带动周边梓材、伍家坊等村庄的五六百户渔民共同致富。
“去年清流县渔业产量达1.2万吨,养殖户户均收入超过5万元。”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局长李水根说,今年清流县淡水鱼可以增产4000吨,明年可达2万吨。
政策扶持,生态规模养殖成潮流
在邵武市大乾村一片137亩的土地上,34口长方形鱼池整齐地排列着,增氧机在碧蓝的池水中欢快地鼓动着。
“前个月我们刚投放了40万尾的大口鲶苗,长势很好,等到8月份成品后上市就能赚上一大笔。”池塘边,小伙黄利平对记者说。
去年,小黄和合伙人结束了持续低迷的建材生意,到大乾村租赁下被抛荒的鳗鱼场,改行当起了渔夫。
旧养鳗池面积小、水体浅,他们每亩花费2000多元,对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砌起护坡、挖深池子,设计了进水口和出水口,每口水池再配备上增氧机与投饵机,既澄净又科技。
“改造池塘虽然成本大,但是养出的鱼生态环保、口感鲜美,有销路、有规模,产量更大。”黄利平算了笔账:改造好的池塘每亩产量可达2.5吨,大口鲶市价约18元/公斤,养殖场的年收入可达600多万元。
今年起,福建省计划用3至5年时间改造30万亩海、淡水池塘。渔业主管部门对符合“福建省标准化池塘改造项目建设要求”的池塘给予资金补助,对沿海县(市、区)不分海淡水池塘每亩补助1000元以内,对内陆县(市、区)每亩补助1500元以内。据测算,改造后的池塘每亩按平均增产500公斤计算,3至5年后全省淡水鱼产量可增加15万吨左右。
“等渔业部门验收后,我们每亩就可以领到1500元的补助,而且新买的增氧机、投饵机还有农机补贴。”黄利平开心地说。
好政策让原本从事工程项目的叶松光也转行来开发鱼塘。去年7月,老叶租赁下光泽县六洲村100多亩的土塘,计划改造好池塘后,一边养殖刺眼鳟、鳜鱼等名优鱼类,一边开发周边休闲渔业,配套建设餐饮楼、垂钓场等设施,建成集养、餐、住、娱为一体的农家乐园。
对此,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省内陆淡水渔业发展迅速,淡水渔业可以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的支柱,成为渔(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尤其随着农家乐、生态游这些新兴产业的诞生,其中有许多商机可以挖掘,生态规模养殖必将成为未来渔业发展的方向。
点评 有潜力还需深挖掘
一提到山区,总让人想到土鸡、土鸭。其实,福建省内陆地区发展淡水渔业具有独有的优势:江河纵横、水库池塘星罗棋布,各种淡水鱼类资源丰富;山区水质清洁、污染较少,青山绿水的环境更加符合生态养殖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淡水渔业却是我省渔业的一个“短腿”项目。
在这方面,清流县的经验值得借鉴。2005年,清流淡水渔业的总产量只有6000多吨,但经过3年努力,2008年已达到了1.2万吨。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了自身低山丘陵、库湾丰富的地理优势,瞄准近年鱼价上涨、市场广阔的时机,培育出一批水产养殖能人,带动农户养殖溪鱼,通过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配送、统一服务,闯出了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的致富路。
生态规模化养殖之路,是现代渔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一个产品要实现货币转化需要过程,这其中政策的助力不可或缺。我省开展标准化池塘改造并给予资金补贴,就是为了调动渔农积极性发展内陆淡水渔业,在不增加养殖面积的情况下,实现渔业增产、渔民增收。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