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每日新报资讯:
刚从批发市场购进的鱼并不急着到市场卖,而是先要经过黑心鱼贩的一番“化装”。经过“化装”的小鱼就成了鱼贩嘴里的“黄鱼”。前天一早,记者目击了鱼贩“化装”的全过程。近300斤“化装黄鱼”刚到市场,就被工商执法人员一网打尽。
前天6:30左右,记者来到天津市南开区航海路附近的津河岸边,远远就看到3名中年男子正在忙活着,配合十分默契。其中两名男子将6个装满小鱼的篮子挨个挪到津河中,用河水清洗鱼身。而坐在绿地上的另一名男子,则负责将洗干净的鱼装进一个白色泡沫塑料箱子里。箱子里面满是黄色的脏水,小鱼在箱子里浸泡四五分钟后,男子还会用一把小刷子将黄色粉末涂抹在鱼鳞、鱼鳍和鱼尾上。
“大哥,这是干什么呀?”对于陌生人的询问,坐在草地上的男子并不避讳。他说:“这不就变成小黄花鱼了嘛,两种鱼可差着不少钱呢。”记者指着男子身旁装满黄色和红色粉末的袋子,询问上色的鱼是否还能吃。这名男子解释说:“放心吧,这都是食用色素,给小鱼上点色没事。”
8:00左右,3名鱼贩离开津河来到南开二马路菜市场内叫卖。10分钟内,先后有3名老年人买走了这样的“黄鱼”。
就在3名鱼贩正在忙着卖鱼时,工商南开分局万德庄工商所的多名执法人员赶到现场。面对执法人员的检查,3名鱼贩先是矢口否认。当执法人员从他们的袋子中取出黄色粉末和化装工具时,3人才哑口无言。执法人员当场将近300斤“化装黄鱼”和染鱼用具全部扣压。
万德庄工商所的孙副所长表示,鱼贩们采用色素给鱼上色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和《食品添加剂》的规定。这些小鱼不是黄鱼,染过颜色后身价立即长了1倍多。如果消费者长期服用色素含量超标的食品,色素会在体内蓄积,对肾脏、肝脏产生损害。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