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南方农村报资讯: “现在水温28℃”,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赵飞博士在南海区九江镇一口鱼塘边测量水温,调查小瓜虫病害在当地的发生情况。
自4月下旬开始,当地出现的小瓜虫已经给鲶鱼苗种造成了严重损失。据赵飞分析,这主要与当地养殖环境和气候特点有关。上海水产大学杨先乐教授也表示,按照现行的国标渔药,小瓜虫暂时没有好的治疗药物,只能从预防和辅助治疗入手。
发病延迟原因多
“水温达到28℃,淡水小瓜虫爆发现象并不多见”,赵飞博士分析说,这可能与气候和养殖环境恶化有关。今年广东4月份雨水较多,气温并不高,进入5月份后气温回升快,小瓜虫病害适宜在这种季节交替时爆发。
广东省气象台资料证实:与常年同期相比,4月份降雨量在珠江口和西南部偏多两成,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略高0.5℃左右。
以往小瓜虫发病在15℃-20℃较为常见,28℃也属其生存温度,只有在水温达到32℃以上就不适宜其生长了,“目前水温发病仍属正常现象”,赵飞说。
“也有可能是小瓜虫耐温性增强了”,西樵镇添兴药店郭添兴认为这是小瓜虫逐渐进化的结果。在养殖环境和水质越来越差的环境下,病虫害的适应力、抗药性都比以前增加,在发病治疗时候感觉最明显。“必须不断的增加药物的使用量才有效果”。
水体有机质多、富营养化也是小瓜虫容易爆发的原因,顺德区伦教兽药店老板叶小刚告诉记者,有机质多适宜于寄生虫的繁殖,一旦出现温度条件适合的情况,往往能大量繁殖,造成寄生虫感染。“当养殖鱼体质下降,抵抗力低时,处理不好就会爆发。”
国标药无效用
截止2007年底,兽药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工作基本结束,农业部公布的《水产用兽药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目录》中达标渔药从104种增加到177种。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杨先乐教授在接受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录里面确实没有治疗小瓜虫的特效药,目前适用于此病的只有中药制剂青蒿末。
“主要是这种病太难治,一般杀虫药没有效果。”他解释说,小瓜虫是一类体型比较大的纤毛虫,感染后钻进鱼体皮肤或鳃的组织,形成小囊胞,一般药物难以达到治疗效果,现在以预防和辅助治疗为主。但随着水温回升,小瓜虫病害会逐渐减少。
而对于青蒿末的治疗效果,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使用后基本没效”。并表示以前硝酸亚汞效果很好,在行业内被称为特效药物,但由于汞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极易产生富集性中毒,在渔药中已被禁用。
现实的情况让人担心,国标药里没有特效药,养殖户面对小瓜虫病时,往往会被引导选择一些可能含违禁药物的“非药”。“其实就是没有达到国标的渔药”,该人士解释说,这类药品没有注明详细的成分,或只标明某种中草药名称,但治疗小瓜虫却有独到功效。他甚至举例说,某些标注成份和浓度完全相同的两种渔药,500毫升和100毫升可以使用的水面积居然一模一样,可见其中必有添加别的东西。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