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2003年04月04日新闻)它什么都吃:其他鱼的卵、小鱼小虾、青苔、泥土
它的繁殖能力超强,排挤了本地弱小鱼种
反客为主顽强对抗市场冷遇
在厦门各个农贸市场,市民们都会买到非洲鲫鱼,这种当年非常盛行的鱼类已经不再那么“受宠”了,一斤非鲫的价格大约在两元多钱,甚至比同重量的蔬菜还便宜。不少摊贩抱怨说,这种鱼尽管已经便宜得不能再便宜了,但还是越来越卖不动了。
在岛内的一个养殖场,工作人员正在投放非洲鲫鱼鱼苗,从漳州角美运过来的鱼苗送到养殖场,一斤的价格只有一元钱左右,不少鱼苗在捞起时,掉到路面上,交易双方谁都懒得捡起来。
非洲鲫鱼在进入厦门近20年后,终于从当年餐桌上的“当家鱼”跌落下来,处处遭冷遇。但是,这种外来鱼种并不会自动退出厦门的舞台,经过近20年的繁衍生息,这种鱼已在厦门“落地生根”了,在厦门的随便一处水面,都会看到这个“人丁兴旺”的家族。惊人的繁殖能力、极强的生存能力,让它们反客为主,几乎成了厦门水域的主人。岛内一家养殖场有将近100亩的水面,养殖了鲤鱼、草鱼、非洲鲫鱼等10来种鱼类,但在产量上,非洲鲫鱼占到40%以上。
滥吃滥繁殖困扰养殖户
由于非洲鲫鱼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强、好养,不少养殖户都喜欢养殖,非洲鲫鱼也有讨人喜欢的别名“福寿鱼”。但是“福寿鱼”也给养殖户带来烦恼。
一位养殖户说,非洲鲫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它们什么都吃,其他各种鱼类的鱼卵均是它们的美食,水域内的小鱼小虾也变成它们的美餐;它们甚至连池塘边的青苔、泥土也不放过。它们所到之处,所有能吃或者不好吃的东西均一扫而光。
《中国外来入侵种》一书在介绍非洲鲫鱼时写道:“非洲鲫鱼都有强烈的地盘及护幼习性,经常形成巨大种群,排挤甚至杀死较弱小的当地鱼种。对土著鲤科鱼类影响最大,在湖泊和湿地还会影响水鸟的生存。”
非鲫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们有惊人的繁殖能力。据养殖专家介绍,非洲鲫鱼苗在投放进池塘之前,都经过特别“调理”,比如喂食避孕药等,这些鱼苗进入池塘时,都是单性的,因为这样,生长才会快,它们的成熟期约四五个月。这些非洲鲫鱼繁殖的下一代,由于未经“调理”,大多都是双性的,双性的非鲫不容易长大,极不得养殖户的欢心。双性的非洲鲫鱼也会繁殖后代,它们的后代绝大部分都是双性的,都不容易长大。这些长不大的非鲫成了养殖户的心腹之患,它们卖不了好价钱,但在池中却消耗大部分的饲料,并且对其他鱼类构成威胁。养殖非洲鲫鱼的池塘每2年就要晒一次池。晒池的最大目的,就是将那些长不大的非洲鲫鱼和它们的子孙后代清理掉。
易被忽略的入侵性破坏
专家说,非洲鲫鱼进入我国后,由于其天敌没有同时进来,很快形成了大面积的优势群落,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物种失去生存资源,从而导致在特定地域内相对稳定的脆弱的生态平衡遭到“入侵性”破坏。在自然界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特定的栖息环境,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这种关系,在一定的地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如果有“外来者”的干扰,脆弱的平衡遭到破坏,这就是生态入侵。非洲鲫鱼的危害还没有为大多数人认识,但其他外来物种的危害已经人尽皆知。
上个世纪80年代,为保护沿海滩涂而从英美等国引进的大米草,如今在很多地区的沿海滩涂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大,与本地植物竞争生长空间,致使沿海大片红树林消亡,引发赤潮,堵塞航道。
上个世纪初作为饲料、观赏植物和防治重金属污染而从美洲引入的凤眼莲(俗称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如今不仅在江河成片聚集堵塞河道影响通航,更成为了破坏江河生态平衡的罪魁祸首。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
链接:定义入侵物种的标准
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
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
3)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
非洲鲫鱼家谱
非洲鲫鱼通常叫“罗非鱼”或者“福寿鱼”,还叫“吴郭鱼”,原产于非洲。据资料记载,早在公元前2500年,埃及就开始养殖罗非鱼了。它的品种约有100多种,我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引进繁育成功。
台湾在1944年即引进养殖。据说是由两个在东南亚当兵的人,一个叫吴振辉,一个叫郭启彰从新加坡引进到的,故名为“吴郭”。这种鱼品种很多,而最主要的是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人们常称为“福寿鱼”的即上述两种鱼的杂交种。
此鱼属热带性鱼类,适宜于淡水、海水、网箱、流水池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我国非洲鲫鱼的养殖发展迅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我国南方地区非洲鲫鱼养殖非常普遍,产量约占淡水养殖的20%-30%,成为这些地区主要养殖对象。
目前,厦门市场的非洲鲫鱼除了部分是本地养殖的外,大部分来自周边省份。大量外地非鲫的进入,导致鱼价直线下落。
链接:广州对非鲫开刀
有报道说,不久前,广州开始捕杀非鲫。由于非洲鲫鱼鱼群繁殖速度太快,广州麓湖公园不得不以捕杀的形式,控制鱼群数量,维护生态平衡。
自从2000年麓湖改造以来,污染源被截断,麓湖水体得到保护,非洲鲫鱼繁殖速度惊人,投养仅两年便达到了极高的密度。据麓湖公园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如果不控制这一鱼群的数量,就可能导致麓湖水体恶化,甚至破坏麓湖的生态平衡。广州各大公园近年来都曾经不得不捕杀非洲鲫鱼。
非洲鲫鱼给我们的提示
厦门应该开始研究如何控制非洲鲫鱼。专家说,了解非洲鲫鱼,有助于我们认识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的关系。外来物种的引进是经济发展的必需,但如何将外来物种中的入侵物种挡在国门外呢?
专家们说,有关部门在引进外来物种时应持谨慎态度。本土其实也有很多优良物种,关键在于认识和发掘。我们更应该倡导的是对本土物种的改良,而不是大量引进。
专家们还建议,有的物种若确需引进,除了要在检疫上把好关外,还应该考虑建立外来物种预警制度。如对引进的外来物种先进行小面积培种,确定无害后再推广,而即使是推广后也要进行监测追踪。
采集: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