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泸州日报资讯:就业难,创业更难。对于刚毕业想要创业的大学生,不妨借鉴一下大学生赵卫回乡养殖泥鳅的经验。
赵卫,江阳区通滩镇魏坝村人。2002年,20岁的赵卫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师范大学法律系。2005年初春的一天,赵卫偶然从电视上看到有人用蝇蛆养殖黄鳝。赵卫灵机一动,泥鳅价格高,城里人喜欢食用,如果用蝇蛆养殖泥鳅,效益不是更好吗?
从此,赵卫开始琢磨起泥鳅养殖来。经过四处打听,赵卫在成都找到了一家生态泥鳅养殖场,他把自己学养殖技术回乡创业的想法告诉了养殖场的负责人,得到了该养殖场负责人的支持。此后,赵卫每月都会挤出两天时间到养殖场当义务养殖员,学习蝇蛆的繁殖技术、饲喂方法等。
2006年,赵卫大学毕业。本打算回乡创业的赵卫因缺乏资金等原因,未能如愿以偿。为了筹集资金,赵卫在成都一家公司干起了营销,一边上班,一边学习泥鳅养殖技术。去年5月,赵卫带着积蓄回到家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正巧,我市实施泥鳅养殖试点。为加快泥鳅养殖试点进程,去年,市政府组织了一批水产养殖大户赴内江考察学习泥鳅养殖技术,赵卫抓住了这个契机。经过学习实践,赵卫打算建设20亩泥鳅养殖生态园。
泥鳅养殖生态园一期工程就需资金20万元。赵卫东拼西凑还是没有筹足所需资金,最后他向通滩镇政府求助。通滩镇领导获悉后,马上安排镇农水中心负责人为赵卫生态养殖场的建设提供全程服务,并出面协调,帮助赵卫贷款5万元。
去年7月,赵卫在沱江边的通滩镇魏坝村租用了20亩土地,建设泥鳅养殖生态园。经过近2个月的建设,标准化的养殖池、蝇蛆房、试验室、净水塔等设施已建成。
养殖泥鳅要获得高产,除了养殖技术外,泥鳅的品种也极其关键。在江阳区水利农机局的帮助下,赵卫从内江引进了3个品种近500公斤的泥鳅,投进42口池子进行饲养。
在饲养的同时,赵卫还观察不同品种的泥鳅,对泥鳅的抗病能力作了上百次试验,精选出抗病和生存能力强的一个品种进行养殖。为让母种泥鳅开春回暖后就能吃上高蛋白的蝇蛆和蚯蚓,赵卫又赶到成都、重庆买回了50公斤红头苍蝇和10万条大平二号蚯蚓……这些措施保障了泥鳅养殖有条不紊。
谈起投资泥鳅养殖能否赚钱时,赵卫自信地说:“今年下半年,我的生态泥鳅养殖就会出成果,保守估计也能赚上3至5万元。等到2010年80亩的生态园建成后,一年赚8万元应该不成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