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2003年08月21日新闻)中国渔网报道 日方认为,我国从1978年起才开始从事淡水鲈鱼的养殖活动,但随后就迅速扩大到全国各地。淡水鲈鱼是最适合出口加工的淡水鱼之一,经过加工后其附加价值将大幅增加,而且通过出口赚取外汇的潜力也非常巨大。2001年,我国全国淡水鲈鱼的养殖面积为18万公顷,年产量为67.2万吨,产值为40亿人民币左右。当年淡水鲈鱼的出口量为2万吨,出口额为3000万美元,分别占我国当年养殖水产品出口总量及总额的4.45%及2%。
从1980年以来,淡水鲈鱼的国际贸易量逐年增加,欧美每年要进口10万吨以上的淡水鲈鱼的碎肉,大约30多万吨的冷冻淡水鲈鱼,大约70多万吨的淡水鲈鱼制品。另外,中东、东亚及环太平洋各国也要消费一定量的淡水鲈鱼。目前,我国淡水鲈鱼的养殖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大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4%左右。日方认为我国淡水鲈鱼的养殖技术已经成熟,养殖成本很低,而且在加工过程当中的保鲜技术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相关加工制品也已经达到了进口国的标准要求。但是,我国养殖淡水鲈鱼的鱼体较小,而且鱼身上的泥味很大,由于品质不佳因而不能加工成生鱼片,几乎所有的淡水鲈鱼都经过冷冻后对外出口。因此,我国淡水鲈鱼的价格较低,国际竞争力也较弱。
日方进一步分析道,今后我国必须要在加工上下功夫,大幅提高迎合国际市场需要的生鱼片生产能力。
采集: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