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腾腾的馒头出锅了,肥肥的贡猪宰好了,高高的戏台搭起来了,整齐的船队排好了……祭海节来临前,记者在周戈庄村看到祭海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整个渔村沉浸在一种欢乐、喜庆的气氛中。
3月19日,记者来到田横镇周戈庄村渔民刘广堂家里。为人直爽、知天命之年的他在村里颇有声望,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老船把头”。刘广堂正在家里杀鸡洗鱼,准备祭海用的贡品。今年57岁的刘广堂,在海上漂泊40余年,对大海有着特殊的感情,谈起祭海节,他话匣子就打开了:“祭海节是渔家人对大海最虔诚的祈祷方式,我从小就最喜欢这一天,整个村子锣鼓喧天、欢声笑语,彩旗招展、鞭炮齐鸣,至今还能想起儿时祭海节的欢庆场面……”。
记者问及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生产作业水平提高了,为什么还要“祭海”呢?刘广堂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周戈庄村自古就是一个渔村,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每年的谷雨前后,渔民们将生产准备工作如修船、添置网具准备就绪后,选一个黄道吉日把渔网抬到船上,便开始祭海,又称“上网”。自1996年,周戈庄上网节确定在公历3月18日。2004年以来,祭海节一年比一年红火,也越来越有名气,这给小渔村带来了人气和商机。
“贡猪宰好喽!”村民刘延松兴冲冲地说。只见院子里的260多斤重的大肥猪已经宰杀完毕,并披上了大红花,将在祭海当天隆重登场。据刘延松透露,近年来,田横渔民“洗脚上岸”,尝试海洋捕捞、滩涂养殖、水产加工等多元化生产。他自己搞起了海产品加工,仅去年一年,纯收入达40余万元。目前,周戈庄浅海已发展5000亩魁蚶,经加工出口日本,每年赚回80多万美元,基本形成男人出海捕捞、女人在家搞加工的生产模式。
“过去的祭海节,年年祭拜‘龙王’,龙王长什么样,谁也没见到;如今的祭海节,我们感谢政府,是政府的帮助,让渔民富裕了起来。改革开放30年来,渔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延松回忆说,他们家世辈都是渔民,从祖上起,就对“龙王爷”非常虔诚。“那时候拜得比现在勤,头磕得比现在响,可谁也从没真正富起来。现在的日子,老辈人想都不敢想。这都是赶上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啊!”
从刘延松家出来,走到周戈庄祭海会场,浓浓的节日气氛扑面而来。龙王庙对面的沙滩上,高高的戏台已经搭起,准备为乡亲们奉献上一台精彩演出。龙王庙附近,性急的商家已经摆好了摊位,准备大显身手。
“村里各家各户都进行了卫生大扫除,准备迎接来自四邻八乡的亲朋好友。”同行的周戈庄村渔业主任刘胜进说。据刘胜进介绍,每年的祭海节,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热情的渔民们都会把自己的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游客们随便进住一户渔民家,都可以实地体验地道的民间渔家风情,亲身感受祭海节的别样风采!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