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资讯:
何时能吃到更多更便宜的野生大黄鱼?今年两会,舟山的渔民代表李科平带来一份保护大黄鱼资源的建议。他透露,这份建议汇聚了舟山几代渔老大的心声,其中一位年近八旬的渔老大陈良银,曾是30多年前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金灿灿的大黄鱼一直是舟山乃至浙江的一个品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舟山老百姓在海边散步,还能偶尔捡到一两条从海里蹦出来的大黄鱼。一些老渔民回忆,当年遇到汛期,一次最多能捕50万斤大黄鱼,鱼网上金光闪闪一片,光是掏鱼,就得花上24小时。舟山渔民脾气火暴,遇到两艘船渔民吵架,大家扑通扑通跳下船,踩着黄鱼堆跑到对方船上评理。
如今再回忆这些场景,无论是李科平还是听者,都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李科平说,现在老百姓吃的绝大多数是养殖大黄鱼,偶尔有渔船捕上一点野生大黄鱼,一靠岸就被鱼贩收走了,收购价最高达到每公斤2000元,这些野生大黄鱼主要流向高档酒店,一般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
野生大黄鱼会否绝种?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李科平是舟山虾峙岛人。去年11月份,他回家乡调研,遇到年近八旬的渔老大陈良银。陈良银曾当过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当年叱咤东海的陈老大,给李科平支了一招:要让大黄鱼多繁殖,必须保护好北纬31度以南、东经123度以西这块海域。
这是块怎样的海域?李科平说,大黄鱼分为两种,一种叫黄鳞,卖相好,最受老百姓喜爱;另一种叫清水白鳞。陈良银说的这块海域,面积近几万平方公里,海水半清半混、营养物质丰富,最适合黄鳞生长。
“你到北京要好好呼吁呼吁,让大黄鱼再游回来。”陈良银握着李科平的手叮嘱。
从虾峙岛回来后,李科平将大家的建议整理成三条:一是做好水污染治理,二是对偷捕大黄鱼幼苗的行为,要严厉打击;三是重点做好北纬31度以南、东经123度以西这块海域的鱼苗发放。
这份近2000字的建议,李科平字斟句酌,整整写了两个月。后来,他还专门找到当年一位渔场总指挥,请他对建议把关。在最后的定稿中,有一段描述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坚信少则5-10年,多则10-20年,浙江近海渔场一定会出现新的奇迹。”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