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新华网资讯:为了重现“最美太湖水”的景色,太湖流域规模最大的一次民间放鱼活动6日率先在沿湖的浙江湖州市启动。两天时间内,江浙两省四个城市的市民将相继投放价值100万元的花白鲢等吞食蓝藻的鱼苗。据估算,这期间游入太湖的鱼苗超过一千万尾。
面积2428平方公里的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约400公里的沿岸线养育了1700万民众,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太湖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飞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统计数字显示,这片不到全国0.4%的国土面积创造着约占全国1/8的国民生产总值,然而随着经济的腾飞,众多企业污染排放,太湖变得“花容失色”。
由于太湖沿岸涉及两省、四市、九县区,行政隶属上的分割局面,使得太湖的治理与保护处于无序状态,变成了一个公共“污水盆”。
2007年,太湖水域蓝藻大面积爆发,大量鱼类死亡,居民饮水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其实太湖一直就有蓝藻,但从前鱼虾多,长出来的蓝藻基本上可以被鱼虾吃掉。这几年我们发现,捕到的鱼虾越来越少,越来越小,蓝藻自然成灾。”42岁的太湖渔民钱凤林说。
针对这一情况,各级政府痛下决心,关闭了沿湖的大批企业,有关部门还通过放流鱼苗的办法来生物治水,增加湖水的自我修复能力。“研究发现,放流花白鲢是比较有效的办法。这类鱼从放养到捕捞,增重约1.5公斤,整个生长过程能吞食蓝藻约50公斤。”浙江省湖州市农业局副局长杨中校说。
2009年,太湖沿岸的苏州、无锡、常州、湖州等市联手举办放鱼节。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小林告诉记者,用政府财政资金购买的130万斤花白鲢3月5日已投入太湖。6日与7日则会投放四个城市市民自发募捐100万元购买的“食藻鱼”。
记者在6日于湖州举行的爱心“食藻鱼”公益认捐放流现场看到,尽管春寒料峭,湖风扑面,但从天真烂漫的孩子到年近九旬的老人,都兴冲冲地来到这里,亲手将鱼苗放归太湖。
年逾七旬的老渔民刘学祥在太湖里打了大半辈子的鱼。“年轻的时候出船,湖水清得能看见底下的水草,鱼的品种也多,回家随便一煮味道鲜得很。”刘学祥说:“我以前捕鱼,如今放鱼,就是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把以前那个太湖再找回来。”
“最重的捐款”来自湖州东风小学的孩子们,他们用一元一角的零花钱凑成了1万多元的认捐款。银行工作人员花了三个小时,才点清这10公斤硬币。
而在网络上,网民也在激烈地争论着“食藻鱼”是否真能还太湖一汪清水的问题。湖州市环保局负责人对此表示,“食藻鱼”吃掉的蓝藻可能有限,但它们却唤起了大众环保意识,“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希望在全民参与下,身边的这汪湖水能早日恢复到歌中唱的那样美丽。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