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2004年12月01日新闻)中国渔网报道 作为琵琶湖原有鱼种的长鲫鱼和兰颌须鮈孵化后幼苗饵料的浮游生物试验,在县水产实验场大量培养成功。这样就可以随时添加饲料,为将来有计划、高效地向琵琶湖放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培育成功的饵料属于叫做“臂尾轮虫”的一种动物性浮游生物。大小约为0.2~03毫米,据称孵化后如果生长期不够会造成幼鱼停止生长的恶劣影响。具体的培育装置是:将1吨的培养箱分成两个培育槽,将臂尾轮虫同饵料的酵母一同放入,保持适宜繁殖的最佳温度25度。随着繁殖随时移至其它水槽中继续培育,平均每天可以培育10亿个,可以饲养兰颌须鮈幼鱼42万尾。该实验场截至目前已向池中播洒了肥料,约20~30天后即可得到自然产生的臂尾轮虫。这种方法主要受气候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很难做到稳定供应。根据该实验场的实验,兰颌须鮈孵化后培育成1公分左右的幼鱼的成活率在三成左右,成活率很低,主要原因就是饵料不足造成的。所以要达到不分季节地培育幼鱼,使幼鱼稳定的成长到体长2公分左右,才可能实现向琵琶湖有计划放养的目的,从而逐步扩大渔业养殖事业。
采集: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