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科技日报讯: “只有改变以往粗放式的发展路径,精耕细作,单种精作,才可能使我国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提高产出质量。”在近日召开的以“可持续海水养殖与提高产出质量的科学问题”为主题的第340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专家一致认为,必须重视海水增养殖基础理论研究与创新,加强高新技术在海水养殖业中的应用,在种质保存、品种改良、性别控制、病害防治、环境调控等瓶颈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大力发展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开发研制环保型优质配合饲料,重视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才可从根本上构建起我国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清印研究员介绍,海水养殖业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水产品产量占全国动物性食物生产量的1/3,已实现了“养捕兼举”向“以养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26%提高到68%,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
“正因为如此,我国的海水养殖面临的问题也是最多、最大的,而且问题的解决无法从其他国家得到借鉴,只有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会议执行主席唐启升院士认为,由于多年来对养殖产量的增长强调有余,而对发展的可持续性与提高产出质量关注不足,产业发展已出现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养殖良种覆盖率低,主要养殖生物种质衰退现象突出;二是局部水域滩涂过度开发,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病害发生频繁,比较效益下降,抗风险能力弱;三是养殖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养殖环境的治理和污染防控形势堪忧,药残问题时有发生;四是鱼虾类养殖业对鱼粉资源的依赖性强,缺乏替代产品,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海水养殖领域,传统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在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中变得越来越小,海水养殖业对高新技术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唐启升介绍说,在科学技术方面,支撑未来海水养殖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正在形成。主要有三大方面:1.遗传操纵理论,这是遗传育种技术的基础和人工塑造新品种的前提。2.营养操纵理论,近年来替代蛋白源开发与高效利用是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关注的焦点,可以帮助解决对海水养殖饲料的依赖与浪费问题。3.生态操纵理论,这是寻求养殖环境人工塑造与优化途径的基础,构建环境友好的养殖系统已成为国际共识。通过上述三大方面的理论突破,可望寻求解决海水养殖食物生产需求与养殖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科学途径,为形成现代海水养殖技术体系提供科学思路和突破点。
唐启升特别指出,基于我国海水养殖业当前仍然是粗放式养殖为主的现状,需要大力强调精耕细作和技术升级,像种植业那样发展精准养殖。要强调单种类研究的地位和作用,选择有代表性的水产生物种类,做深做细,以推动养殖产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鲆鲽鱼类的工厂化养殖在北方地区已形成数百万平方米的产业规模,但由于配套技术不完善,单位水体的养殖产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再一个例子就是扇贝养殖的平均单产只相当于十几年前的四分之一,说明种质资源和养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问题都急需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为构建我国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局面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