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中国现代企业报讯: 浙江省宁海县桥头湖街道店前王村位于象山港流域黄墩港海域的入口处,人口1800余人,620户人家,外塘滩涂养殖面积达3000余亩,约80%的农户世世代代依赖滩涂养殖和以捕鱼谋生。该村养殖的牡蛎和泥蚶闻名遐迩,而宁海的泥蚶主要产自店前王村。
店前王村民以小海作业致富,是远近闻名的奔小康富民村。早在1994年,该村近海养殖纯收入就达4260万元,占村民总收入的60%,人均年收入达5000元。
1996年3月,时任浙江省省长的万学远在全省水产养殖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了店前王村依靠资源优势,发展滩涂养殖致富的经验。
宁海是全国百强县,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店前王村地处宁海县梅林工业区的下游,贯穿县城的岩公河经由该村流入黄墩港海域。有关专家指出,“尤其是化工原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化合物和重金属,会对下游造成严重污染”。
据店前王村村民陈林德老人介绍,自1995年以来,店前王村的养殖生产每况愈下,养殖户的效益一年不如一年,养殖户大减。
专业养殖大户王小茂介绍说:“牡蛎和泥蚶是我们养殖的当家品种,以前就是靠养殖这些发财致富的。而现在基本上不能再养殖了,因为污染严重,养下去死亡率会达到70%以上。”
王小茂家世代养蚶。已66岁的他养殖泥蚶在该县闻名,被喻为店前王最牛的“养蚶专家”。王小茂共养三口塘、面积30多亩。他说,以前好的时候一年能有20多万收入,而现在一年能有1万元收入就不错了。他说:“污染物都浮在海面上,碰到下雨天海水就往塘里灌。2006年,由于污染,我连本带利损失了将近30万呢!”
村民们表示,当前,他们搞养殖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净收入了。店前王村民一直靠养殖生存,现在的状况让他们心里很难受。
据店前王村民们估计,现在每年该村滩涂养殖至少减少产值2500万元以上,村民们的养殖致富受到了沉重打击。曾经该村把100余亩村民的承包地及村里的山地、流动良田,低价位出租或转让给17家企业,以此想增加村里收益,得惠于村民,但却事与愿违,“村民们得不到任何一点利益,甚至村财务从来没有公开过这些。”陈林德说。2008年7月,宁海县国土局明确答复村民,对于该村非法转让农民集体土地一案将作出严肃处理,据悉,宁海县公安局在年前也已经立案侦查。
2006年,宁海县开发象山引水工程黄墩港段,通过店前王村至汶溪周村滩涂全长2860米,总计面积215亩,涉及滩涂养殖户100户。店前王村老年协会王会长介绍说,上面划拨下来的补偿款是每亩上万元,但村里分给养殖户却是每亩3千元。因为具体账目不清,又不公开透明,对此村民们意见很大。
店前王村近海养殖“遭此厄运”的情况,一直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极大关注。
1996年,店前王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给省市县呈上的一份“关于杜绝污染源、赔偿泥蚶死亡损失的报告”中表示,1996年4月下旬至5月初,该村泥蚶突然大批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同年5月,省里、市里的水产局及有关专家,多次去该村作实地调研勘察。专家们认为,春季养殖泥蚶成活率较高,而出现这样大面积、大批量的死亡情况,系污染造成。2007年,宁海县给店前王村养殖补偿47万元。
2008年年前,店前王村老年协会出面给相关机构和部门打了报告,要求继续给予“失业”的养殖户一些经济补偿,但一直未能如愿。
据介绍,2007年宁海县投资100万元,宁海县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省市有关专业机构,对象山港临近海域入海口进行了环境保护检测,但“检测出来的数字不很乐观”。
宁海县海洋与渔业局的部长郑志宏告诉笔者,2008年,对象山港临近海域入海口继续进行了权威性检测,检测数据表明,情况已有所好转。
郑志宏介绍说,县里加大了对岩公河的整治力度,在几个地方都相应建成了污水处理厂。目前,县里已决定改造污水处理厂,使排污处理容量从3万吨提高到5万吨。这样,象山港临近海域,尤其是黄墩港环境保护将会得到极大地改善。
宁海县海洋与渔业局一位高级工程师表示,在功能区划上,象山港属于一类海域,而店前王村处在的黄墩港属于三类海域。“在三类海域内搞养殖,提倡不保护,也不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