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型细小的海胆拥有巨大破坏力,可将生长了数十年的珊瑚破开。
渔护署以香港城大开发的“胶水”,涂在受损的珊瑚部分,加速伤口愈合及生长。
据香港《明报》报道,蕴藏丰富海洋资源的香港海下湾海岸公园,首次发现大量珊瑚遭破坏。香港渔护署于2006年发现园内海底逾300多个珊瑚群落被破坏至“甩皮甩骨”,上面更爬满正享用“珊瑚大餐”的海胆及海螺。
该署估计,区内的滥捕活动,令海胆等海洋生物的“天敌”减少,造成这群“珊瑚杀手”大量繁殖,致生态失衡,加上水上活动造成的人为破坏,令区内约两成珊瑚受损。
为让珊瑚群休养生息,该署于2007年中至去年10月底封滩,进行修复工程。渔护署高级海岸公园主任王卓基表示,上述地点于今年夏季会重开,但若再发现珊瑚遭破坏,不排除会再封滩。
渔护署于2006年派员潜水巡查海下湾海岸公园,在码头以北约1公里的串螺角嘴岸边海底,发现多个地点共339个珊瑚群落受损,占地约100平方米。经点算后,发现珊瑚覆盖率跌至71.2%,约17.8%珊瑚受损。该署分析,受损珊瑚中,约1/3遭人为破坏,余下2/3由自然因素造成,主要被刺冠海胆及核果螺蚕食,该两种海洋生物数量较园内其它地点分别高出2.5倍及10倍。
由于珊瑚生长速度极缓慢,该署除了封滩让受影响珊瑚群落休养生息外,也以人工方法协助珊瑚加速生长。该署采用香港城市大学研制,成分与珊瑚骨骼组织碳酸钙相似的“胶水”修复珊瑚,让珊瑚的伤口加速愈合及重新生长。另外又以人手捡走了5万粒刺冠海胆及核果螺,令这两种“珊瑚杀手”数量回复正常。
王卓基说,调查发现,在该水域内,刺冠海胆及核果螺的主要天敌“短桨蟹”数目较正常少,造成生态失衡,其它水域未发现这个现象,日后若有需要,不排除会引进短桨蟹,守护珊瑚群落。
截至目前,受损的珊瑚群落覆盖率已回升至75%,刺冠海胆的数量则由高峰期的每百平方米140只,回落至15只左右。
香港现有纪录的84种石珊瑚,海下湾海岸公园共找到64种,园内有多个珊瑚群落,当中常见的石珊瑚品种包括柱角孔珊瑚、十字牡丹珊瑚及尖边扁脑珊瑚。园内尚有其它海洋生物如海胆及无脊椎动物等,另香港现有纪录的8种红树中,有6种可以在园内找到。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水族资讯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