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经济参考报讯:“都说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但在世界珍珠节上,广西南珠却曾因产品质量不过关而被拒之门外”,九三学社广西区委会研究室主任冯贻杰告诉记者。
广西北部湾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南珠生产基地之一。但是,近几年随着广西周边地区南珠产量的迅猛增加,广西北部湾地区南珠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养殖环境恶化、销售市场混乱无序、出产珍珠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都制约着广西北部湾地区南珠产业的发展。
“一串不到30粒的澳大利亚南洋珍珠项链,相当于广西1000公斤的原珠价格”
南珠人工养殖起于上世纪50年代末,从1958年中国第一颗人工海水珍珠在北海培养成功算起,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广西在珍珠插核、母贝养殖、人工育苗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实现了珍珠育苗、养殖全人工化,使南珠养殖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但随着国营养殖场的解散,代之而起的则是单家独户个体私人养殖企业。他们主要靠经验养殖,缺乏科学的管理与指导,致使广西南珠产品的质量每况愈下,广西南珠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冯贻杰说:“在2005年9月的首届北京红桥国际珍珠文化节上,一串不到30粒的澳大利亚南洋珍珠项链估价达到600万元之巨,这相当于广西1000公斤的原珠价格,差距如此之大,不得不令人深思。”
目前,广西北部湾地区珍珠由于长期超密度养殖,珠贝排泄物大量沉积于海底,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养殖场地老化。养殖场附近的滩涂开发、填海造地,也使得适应珍珠生存的海域随之急剧减少。同时由于用人工育苗养成的母贝作亲贝,造成珠贝近亲繁殖,种质退化。
“珍珠养殖户缺乏正确的引导,没有接受规范的养殖技术传授,不能完全掌握养珠技术,加上技术高、见识广、经验丰富的技工被外地高薪聘走,致使一部分养殖技术失传。另外,珠农急功近利,将育珠期由12至18个月缩短到3至8个月,提早开珠,造成产出的珍珠颗粒小、珠层薄、质量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宁顶凤介绍说。
“销售商彼此恶性竞争,珠农积极性严重受挫”
长期以来,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南珠销售主要依赖旅游市场,但由于市场拓展能力不足,销售渠道不畅通,导致少数收购原珠的商家左右了收购价格,挫伤了珠农积极性。
“由于缺少行规约束,销售商彼此恶性竞争,以次充好,有些流动个体户把淡水珠当作海水珠卖给游客,甚至把贝壳粉压成的假珠当成珍珠卖。”冯贻杰告诉记者,“混乱的市场使得消费者对广西南珠品质产生了怀疑,挫伤了消费信心,进而影响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据记者了解,目前广西北部湾地区从事珍珠加工的企业不多,大多数的原珠只是珠民自己家庭小作坊式粗加工。珍珠加工技术落后,设计理念比较传统,式样比较单调,大多只限于“串珠”而已,缺乏市场的竞争力。
冯贻杰介绍说:“进行深加工产品只有利用珍珠贝壳或差的珍珠生产珍珠粉、珍珠眼药水和珍珠霜类美容品等三大类产品,品种比较单调。不能将珍珠进行深加工,造成了珍珠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珠农的积极性。”
“南珠作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品牌,要维护和发展好”
截至2007年底,广西北部湾地区的珍珠养殖面积达到5万多公顷,珍珠养殖公司和专业户2500多个,从业人员3万多人,育珠贝1.1亿只,年产珍珠8.8吨,广西南珠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
“南珠作为广西北部湾地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品牌,必须维护和发展好这个品牌。要以南珠既有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不断加大对外的宣传力度。尝试成立广西北部湾地区南珠产业协会,在整合行业资源、规范行业经营、维护行业利益、发挥特产优势、壮大特色经济、重塑南珠品牌、再创南珠辉煌等方面发挥其作用。”宁顶凤说。
目前,广西北部湾地区尚未形成一个集中、规范的南珠批发零售市场和原珠交易中心,致使广西北部湾地区珍珠批发或原珠交易都是在收购商与珠农之间进行。“要建设一个规模完善、种类齐全的批发销售中心,使之成为具有交易、调节、信息功能和有强大综合辐射力的珍珠产品集散中心。同时,政府也要多方位、全方面宣传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南珠,继续举办北海国际珍珠节,使其成为集商贸、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珍珠大盛会,活跃珍珠消费市场,促进广西北部湾地区逐渐形成规模的原珠交易市场,把广西北部湾区域中心城市北海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珍珠商品交易集散地。”冯贻杰说。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