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资讯:养殖户信心倍增市场有望回暖
自1994年开始,大菱鲆工厂化养殖在我市异军突起,养殖面积迅速发展至136万立方米。然而,14年来,由于产业发展过快、种质资源缺乏等原因,我市大菱鲆种质严重退化、病害不断增多,养殖面积锐减至不足14万立方米。为使大菱鲆这一优势产业得以延续,环翠区水产养殖协会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于今年1月16日从法国成功引进了420余尾大菱鲆种鱼,并落户经区泊于镇。业内人士认为,这会让大菱鲆养殖户逐渐恢复信心,大菱鲆市场回暖指日可待。
大菱鲆原产于欧洲近海,1992年由黄海水产研究所首次从英国引入我国,开发工厂化养殖。那时,大菱鲆表现出优良的养殖性状,生长速度、抗逆性、食味均优于牙鲆、石鲽、圆斑星鲽等本地鲆鲽鱼类。1994年,我市成功引进大菱鲆鱼苗繁育后,该项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底,我市工厂化养殖面积发展到136万立方米,产量达2546吨,成为全市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
后来,一场“大菱鲆风波”席卷全国,期间,尽管我市众多养殖户经受住了上级部门的多次抽检,但受整个大菱鲆市场状态低迷的影响,我市大菱鲆养殖业遭受重创,价格一落千丈,由每公斤80余元狂跌到每公斤7元左右仍无人问津。
经常奔走于海阳、莱州、龙口等地销售大菱鲆的销售商林雄告诉记者,2007年底,从整个山东半岛的大菱鲆养殖情况来看,大菱鲆养殖规模缩减了6成以上。环翠区水产养殖协会会长乔志平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大菱鲆养殖户由原来的700余户减至60余户。乔志平说,造成大菱鲆养殖规模缩减主要原因是,风波过后,市场持续了一年多的低价位,一些规模稍小的养殖户,无力坚持而倒闭,部分养殖户则转行养殖海参等其他海产品。
由于养殖面积缩减,市场供应量锐减,2008年初,大菱鲆的价格开始稳步回升。目前,价格已恢复到每公斤80元左右。但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大菱鲆市场有望回暖,但我市许多大菱鲆养殖户都感到“鱼难养、苗难育”,对大菱鲆养殖失去信心。“种质库太小,就好比是人近亲结婚,其下一代必然孱弱多病。”文登市小观镇养殖户宋志杰告诉记者,种质退化后,大菱鲆抵抗力下降,特别容易生病。
经区农业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李正青在分析这其中的原因时提到,大菱鲆自突破人工育苗至今已达16年之久,由于种鱼的重复使用,种质退化已经显现。由此带来的养成期由8个月延长至18个月、成活率由85%以上降低至55%左右、病虫害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大菱鲆养殖户。大菱鲆种质退化问题已引起我市相关部门的重视,选育新一代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性状优良的大菱鲆新品种,使大菱鲆这一优势产业得以延续,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为重振大菱鲆养殖经济,带动工厂化养殖发展,2007年3月,我市成立环翠区水产养殖协会,着手对大菱鲆养殖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加强联系,积极与法国有关水产部门联系,引进新种鱼。在多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经过两年多的沟通磋商,我市从法国引进大菱鲆项目获得国家农业部的批准。今年1月17日上午,420尾大菱鲆种鱼经过长途跋涉,从法国顺利来到威海,落户经区泊于镇。据了解,每尾种鱼的价格为600元,该项目将分批从法国引进种鱼3000尾。
据环翠区水产养殖协会秘书长王承禄介绍,这批大菱鲆种鱼将给我市水产化工养殖带来新契机。预计在今年秋季即可培育出无公害的优质鱼苗4000万尾左右,并供给市区养殖单位进行养殖。届时,我市消费者将会购买到达到国家标准的绿色无公害的优质大菱鲆。王承禄表示,只要能够按标准进行养殖,让养殖户恢复对市场的信心,那么大菱鲆养殖产业回暖指日可待。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