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四川新闻网-眉山日报资讯:日前,在彭山县保胜乡佛岩村150余亩的泥鳅养殖基地里,刘凤明正划着小船给自家塘里的黄鳝、泥鳅喂食。“喂泥鳅和黄鳝,效益很好。一个箱子要赚一千元左右。今年我喂了30口箱子共两亩田,今年准备扩大规模,喂个7、8亩田,争取获得更高收入。”提起今年的收成,刘凤明一脸开心。
如今的刘凤明已经是彭山县保胜乡佛岩村的水产养殖大户之一。过去他也曾经在外打工,但是收入不高。后来为了回家照顾父母和孩子,他开始和村里其他养殖户利用水资源,养殖四大家鱼。但四大家鱼投入成本高,养殖风险大,效益不明显。很多乡亲的养殖积极性已经一年不如一年。
刘凤明告诉记者,保胜乡地处彭山县西北边缘,是典型的丘区农业乡。全乡农业生产用水全靠塘、库、堰等水利工程蓄水。全乡现在有水产养殖面积3200亩,可发展水产养殖的下滑田4000余亩。为了充分利用该乡的水域资源,党委政府立足乡情进行科学规划,积极同渔业主管部门联系,多次组织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研究现场,制定了积极调整水产养殖结构,大力发展黄鳝、泥鳅特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之路。刘凤明了解到养黄鳝的优势后,带头更换了品种。
在刘凤明的带领下,村民们也发现了养殖黄鳝泥鳅的优点。黄鳝泥鳅对水体要求不高,投入成本低,每亩的利润是养殖四大家鱼的两倍。于是村民们也开始逐户逐户地更换品种。
养殖黄鳝、泥鳅并非一帆风顺。2006年初,保胜乡有6户养鱼户开始试养。当时总养殖面积不到2亩。第一次投种在6月初,鱼种来自市场上销售的鳝鱼,由于没有经验,600斤黄鳝全部死亡。
初次失败的刘凤明并没有气馁,他积极总结失败经验。7月中旬,又分批投种800余斤。通过精心的饲养管理,到10月底,平均成活率达85%以上,平均每只网箱产量达到50多斤,最高产量达到80多斤,当年见效。2007年,通过宣传和培训,全乡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泥鳅45户,共建网箱460余只,当年产商品泥鳅25000余斤,产值35万元,养殖户获利15万余元。
为在全乡推广黄鳝和泥鳅池塘网箱养殖,提高渔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乡上组织成立了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刘凤明当起了负责人。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在他的带领下,全乡的黄鳝泥鳅已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保胜乡从2006年到2007年开展小面积试验,2008年到2010年建成3个成片养殖基地。”对于未来的打算,刘凤明告诉记者,他将抓住全乡计打造成黄鳝、泥鳅特产养殖之乡的机遇,不断扩展养殖规模,带领更多乡亲致富。目前已经在佛岩村建成150亩基地。全乡将陆续在胜利村建200亩,在连桥村建200亩。同时带动基地周边农户开展稻田建池养殖。2011年至2013年在全乡推广,养殖面积5000亩,年产优质黄鳝泥鳅7000吨,年产值力求实现2.1亿元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