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南美白对虾有昼伏夜出活动的习性,但在养殖过程中,时常白天会出现一种对虾在水表层游塘的异常活动现象,有时对虾游塘2~3天或稍长一段时间后就停止,有时连续游塘长达10~20天都不停止,有时刚开始游塘不久紧接着就出现对虾死亡现象,等等。许多养殖户对此疑惑不解,只好“病”急乱投药,把它作为一种病害处理,使用药物杀菌消毒。这样,对虾游塘有时不仅不能得到有效制止,反而会适得其反,加剧对虾异常现象,甚至造成对虾死亡的严重后果。因此,要对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对虾游塘现象仔细辨析,并采取相应措施,
才能防患于未然。
1.因缺氧而引起的游塘 在养殖过程中,当水体中溶解氧不足时,对虾便会成群结队地浮游到溶解氧较多的水面呼吸氧气,此种现象为缺氧游塘(俗称浮头)。缺氧游塘现象在高密度精养虾池中较常见,特别是在养殖中后期,随着对虾个体增大,投饵量增多,残饵及粪便不断积聚,池水进一步恶化,生物和化学耗氧量不断增加,极易出现水体缺氧而引起对虾游塘。在养殖过程中,当池水的透明度小于20厘米或者因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吃光了浮游植物而使水的透明度大于100厘米时,或水质败坏、水色白浊时,或当水温高、低气压、连续阴雨天、夜间闷热无风等天气时,均较易引起缺氧游塘。游塘一般发生在半夜或清晨,有时也会上半夜开始,甚至发生在白天。如果对虾缺氧游塘时间过长,则会窒息死亡。因此发现对虾浮头游塘,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抢救。
采取的措施:①有增氧机、充气机的应立即开机增氧;②向池内灌注新鲜水;③抛洒“粒粒氧”和“速氧”进行急救;④浮头期间停止投饵,待氧气状况彻底好转后再投喂。
2.因投饵不足而引起的游塘 由投饵不足引起的游塘现象表现为对虾成群结队地进行有规律的绕塘洄游,可以观察到游塘虾的胃是半空或者是空的,肠道里没有食物。当往塘边投些饵料,即有许多虾停下摄食。
采取的措施要增加饵料投喂量,并在饲料中添加Vc、大蒜素和免疫多糖等。此现象在虾苗下塘至4~5厘米期间较易出现。因为下塘不久的对虾苗主要以浮游动植物为食,摄食量较少,2~3厘米阶段的虾只要培育好水色,并辅喂少量饵料、虾片等,培育水色可使用“硅藻旺”(或“绿水源”)搭配“氨基酸润藻素”(或“虾神”),这样可以培育出以硅藻为主的优良水色,以满足幼虾的饵料需求,降低饲料成本。而当对虾长至4~5厘米以后,随着个体长大,其摄食量大增,靠池塘的天然饵料已不能满足其摄食需求,吃食不再以浮游动植物为主,而以配合饵料为主,养殖者往往由于对此阶段对虾存塘量和投喂量估算偏低,致使饵料投喂不足,便会出现对虾因饥饿而游塘。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准确计算投喂量,进行科学投喂。
3.因底质恶化而引起的游塘 在池底有机沉淀物过多,严重受污染,产生有害的亚硝酸盐、氨氮等含氮化合物及硫化氢时,虾为回避恶劣的底质环境而游到水的中上层来,此时往往伴随着缺氧。此种情况下虾也是成群结队地在水的中上层游动,严重的会引起对虾大量死亡。因为氨氮、亚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在水体中含量过高会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破坏鳃丝上皮组织,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硫化氢则极易被鳃表面和粘膜吸收,与组织中的钠离子和铁离子结合,阻碍正常呼吸,使对虾窒息而死。
采取的措施:①增开增氧机时间,抛洒“粒粒氧”,保持水中充足溶氧;②用“底净宝”+“护水解毒安”+“粒粒氧”降低水中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含量,排换水20~30厘米;③定期用“超能菌1号”和“复合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进行调节,防止水质老化。
4.因环境突变,产生强烈不适而引起对虾应激性游塘 当养殖环境因自然条件突然改变时,如高温、寒潮、暴雨、暴风、台风过后,会造成虾池水环境中理化因子发生骤然变化(如溶氧、水温、pH值、总碱度、水质分层等突变),池底污泥泛起,氨氮、硫化氢等有害因子含量增大,池内藻类大量死亡,池水突然变清,或虾塘浮游生物组成发生变化(即“转水”),水质恶化。对虾对突然而来的压力难以承受,会发生突然的“应激反应”,当环境压力超过了对虾适应能力,干扰对虾正常生理机能,使对虾某些内分泌酶活性受到抑制,导致大量能量被消耗,对虾机体受到影响,从而引发对虾游塘。
采取的措施:①提高虾池水位;②外泼“氨基酸”加“粒粒氧”等抗应激药物,③在饲料中添加“水产用Vc”增强对虾机体的抗病力;④用“芽孢杆菌”、“益生菌”、“博士1号”等调节水质。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