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专家研究后称,12月初在香港海洋公园死亡的 “中华鲟7号”,系因不适应“海化过程”死亡。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海洋公园昨日(12月30日)公布“中华鲟7号”死因,指出病死的“中华鲟7号”不适应“海化过程”,即不适应公园水质,出现一连串生理反应。
专家还表示怀疑这条中华鲟在饲养期间受伤,伤口难以痊愈,不排除因此感染细菌化脓,最终死亡。
海洋公园发言人表示,在自然世界,中华鲟一般在淡水出生,成长后会由淡水游往海水生活,当中华鲟需要繁殖下一代,就会游回淡水产卵。
她说,公园曾为中华鲟进行“海化过程”,即模拟中华鲟在野生环境由淡水游往海水,及再由海水重返淡水之产卵过程。但每条中华鲟适应能力各有不同。
而“中华鲟7号”则是“海化过程”后,身体不适应,引致一连串的生理反应,包括外伤及伤口化脓等症状,最终死亡。
海洋公园联络了包括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及北京海洋馆等相关单位,与内地专家讨论研究后得出上述结论。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