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农民日报讯:1978年
关键词:科技力量
事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正式建院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成立三十周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作为国家级水产科研机构,担负着全国渔业的重大研发任务,在解决渔业及渔业经济建设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以及科技兴渔、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开展国内外渔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国渔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发展体现了我国渔业科学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基本趋势。从赵法箴院士攻克对虾人工育苗形成了对虾养殖产业到唐启升院士对新型渔具的研发推动海洋捕捞业;从雷霁霖院士引进大菱鲆良种形成巨大产业到夏德全院士突破了全雄罗非鱼大规模育种技术,使罗非鱼养殖成为南方地区的渔业支柱,水科院每个院士和专家的成就都使得我国水产业向前迈进一大步。此外,水科院这个水产科技国家队还在渔业资源、生态保护、环境检测等领域做出巨大的贡献。
1979年
关键词:资源保护
事件:国务院颁布《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
水产资源是国家的一项宝贵财富,加强水产资源保护,保证其正常的繁殖生长,是发展水产业的重要基础;确保渔业生产秩序,制止酷渔滥捕,保障渔业水域以及水生生物免受污染,是保护水产资源的关键措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了严禁围湖造田、填塘种粮等破坏生态的行为,并对重要名贵的水生动物和植物重点保护,还规定了对某些鱼虾贝类产卵场、越冬场、幼体索饵场的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定了贯彻执行条例的奖惩制度。《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的出台使得我国水产资源保护有了法律依据。2006年,国务院又发布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为纲要》,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纳入国家资源环境治理的总体部署。通过一系列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救护、重点水域污染防治等措施,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这项既是生态工程、更是民生工程的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1981年
关键词:淡水养鱼
事件:中央领导在讨论发展农村多种经营问题时提出发展淡水养鱼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水产业发展缓慢,水产品产量不高,市场供应紧张,广大居民吃鱼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胡耀邦同志提出要重视可用的淡水水面,把水塘承包给生产队或个人养鱼,争取提高淡水鱼产量。在第二年召开的全国淡水渔业工作会议上,确定了发展淡水渔业,要实现以养为主,养殖、种植、捕捞相结合的方针。中央也批示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像重视耕地一样重视水面的利用,缓解城乡吃鱼难的问题。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搞好淡水渔业,农民很快富裕,也能解决城市供应问题。
1981年我国淡水养殖产量为101万吨,至1996年终于突破千万吨大关,15年间产量增长了10倍。此后,我国淡水养殖产量更是突飞猛进,到了2005年产量翻了一番,突破2000万吨。飞速发展的淡水渔业震惊了曾写过《谁来养活中国》的美国学者布朗先生,他认为30年来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是计划生育和淡水渔业。
1982年
关键词:水产品卫生
事件:国家标准局、卫生部发布《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
为加强对水产品卫生管理,保证水产品卫生标准的切实执行,国家标准局、卫生部发布了《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办法管理的范围包括所有供食用的鱼类、甲壳类、贝类等鲜品及其加工制品,要求凡供食用的水产品必须符合下列规定:如已死的黄鳝、甲鱼、乌龟、河蟹、青蟹、各种贝类等均不得出售和加工;含有自然毒素的水产品,如:鲨鱼、鲅鱼、旗鱼必须去除肝脏;并明确河豚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凡青皮红肉的鱼类,如鲣鱼、参鱼、鲐鱼等易分解产生大量组胺,出售时必须注意鲜度质量;因化学物质中毒致死的水产品均不得供食用等。同时提出了渔获物从捕捞到海上保鲜、陆上装卸、运输、加工、销售各环节的操作要求。
该管理办法的实施,对水产品规范流通、水产品食用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那个时候起,我国已开始重视水产品质量。
1984年
关键词:鱼价放开
事件:农牧渔业部召开全国城市水产品产销工作会议
多年来,国内一直对水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控制得比较严,生产者无权处理自己的产品,价格被限定,销售被限制,造成市场不活跃,供不应求。基于这种情况,农牧渔业部召开全国城市水产品产销工作会议。会议围绕如何解决大中城市吃鱼难的问题,研究发展渔业生产,搞好水产品保鲜加工,改革水产供销体制,搞活水产市场等有关问题,并提出了“一保二活三管”的工作方针。之后,全国逐渐放开了鱼价。在全国农副产品价格体系中,淡水鱼是第一个全部开放,实现多渠道经营的,效果也是最理想的。放开水产品市场既有利于加快解决大中城市吃鱼难,又有利于促进整个水产业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这是一举多得的重要改革。
当时全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200多个,为农副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提供了便利。
1985年
关键词:远洋渔业
事件:我国第一支远洋船队前往西非水域开展合作捕鱼,开创了我国远洋渔业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海洋捕捞生产能力远远超过近海资源的再生产能力,捕捞能力明显过剩。同时,由于我国一贯坚持政治平等、经济互利的对外援助方针,受到很多经济落后,渔业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的国家欢迎,不少国家主动向我们提出了渔业合作要求。鉴于国内外的需求,我国决定积极推动开发外海的远洋捕捞事业。
在国家相关领导的协调下,1985年3月10日,我国第一支由12艘生产船和1艘冷藏运输船组成的远洋船队从福州正式起航,驶往西非海域开展渔业合作。到2007年底,我国的远洋渔业已经发展到33个国家和地区,有1495艘渔船和4万人在海外从事远洋渔业工作。
1986年
关键词:渔业法
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由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十四次会议通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渔业基本法。渔业法体现了“以法兴渔、以法治渔”,“放宽、搞活、管好”的精神,对我国的养殖业,捕捞业、渔业资源的增殖保护以及法律责任作出了详细的法律规定,对促进和保障我国的渔业生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自1986年《渔业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央和省两级人大、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渔业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达500多个,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渔业法律体系。
1988年
关键词:产业结构
事件:我国历史上海淡水养殖总产量首次超过捕捞产量,成为世界上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唯一国家
养殖业的大发展改变了我国水产业产业组成比例。1978年,我国养殖和捕捞的比例为28∶72,1985年为46∶54,到了1988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首次超过了捕捞产量,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养殖大于捕捞的国家,至2007年,我国养殖和捕捞的比例为69∶31。
养殖业的大发展不仅体现在产量突飞猛进,更体现在质的飞跃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淡水养殖遍布全国,养殖品种多种多样,有效地改善了水产品供应。另外,我国养殖技术不断提升,养殖模式也更加先进,水产养殖出现了一大批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目前,我国以“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和休闲渔业并举”的渔业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1989年
关键词:水产品总产量
事件:我国水产品总产量1332万吨,首次居于世界首位
吃鱼难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的人们比较深刻的回忆,长期以来,我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和消费量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推行“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至2007年增加到4747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9倍;人均占有量上升到36.4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比1978年增长了7.2倍,不仅解决了城乡“吃鱼难”问题,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1年
关键词:渔港建设
事件: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关于加强群众渔港建设的报告》,要求各地高度重视群众渔港建设
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关于加强群众渔港建设的报告》,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国务院有关部门贯彻执行。报告要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群众渔港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明确港权,并明确今后十年群众渔港建设以改造、扩建为主,同时划分了渔港等级,并重申了渔港建设资金的来源。
通过渔港建设,渔船能够安全避风,为全面构建平安渔业,为提高渔业安全保障水平夯实了基础。特别近年来,我国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渔港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截至2007年,经农业部公布确认的渔港有1177个,其中,国家投资建设的中心渔港有47个,一级渔港78个,内陆重点渔港25个。渔港的建设大力推动了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的建设,并有效推进和谐新农村渔区的建设。
1992年
关键词:种苗管理
事件:1992年1月,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成立;同年农业部出台《水产种苗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水产种苗管理,积极开发和保护水产种质资源,提高水产种苗质量,实现水产养(增)殖良种化,农业部正式成立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主管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其主要任务是指导全国水产原良种保护、开发、利用;审定适合于全国、流域、区域的水产增养殖的原良种;考核国家级水产原种场等。同年出台的《水产种苗管理办法》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和品种选育、生产和进出口管理、检验和检疫等各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为我国水产种苗、水产种质资源的良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水产原种良种体系建设成效明显。截至2007年,我国共有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52家,全国有1.6万多家原良种场。通过原良种场的建设,我国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健康养殖得到长足发展,优势品种区域布局已经形成。
1993年
关键词:虾病
事件:我国对虾养殖爆发流行病,养殖对虾大面积死亡,对虾产量大幅度下滑,对虾养殖产业以及相关产业均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对虾作为我国养虾业的主要品种,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曾辉煌一时,尤其是我国1983年对虾人工育苗取得成功后,对虾养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无论养殖规模、产量效益、出口创汇都达到了顶峰。但1993年我国从南到北爆发流行性虾病,当年养虾业灭绝性死亡90%,全国对虾产量由1991年的22万吨锐降至1994年的6.4万吨,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累计经济损失年均达100亿元,对虾养殖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养虾业陷入了严重的困境,1993年至1996年的对虾养殖产量一直徘徊在6万吨~9万吨之间。
在严峻的形势下,1993年10月农业部渔业局召开了全国对虾养殖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经验和教训,分析了虾病暴发的原因和病因,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1997年对虾养殖产量又超过了10万吨,2000年又紧靠1991年的历史最高量,达到21.8万吨。此后,我国对虾产量更是逐步攀生,到了2007年高达125万吨,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品种。
1994年
关键词:渔船、保险
事件:中国渔船船东互保协会在北京成立,它是一个非营利性的船东互相保险组织,也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民间互保组织
中国渔船船东互保协会(现更名为中国渔业互保协会)是由农业部主管、民政部批准的,全国范围内广大渔民以及其他从事渔业生产经营或为渔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实行互助保险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的宗旨是通过组织会员互助共济,为会员生命财产损失提供经济补偿,并向会员提供安全生产服务,提高会员的防灾和抗灾能力,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促进渔业生产健康持续发展。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为渔业服务”的方针,渔业互助保险工作取得了迅速发展。
截至2007年底,累计入保渔民320万人(次),入保渔船15万艘(次),为渔民群众提供了高达800亿元的风险保障,共支付经济补偿金近5亿元,为巩固渔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增强渔民的防灾抗灾能力,保障渔业生产顺利进行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5年
关键词:休渔
事件:从1995年开始我国首次在东海、黄海试行伏季全面休渔制度,1999年我国又在南海海域执行伏季休渔制度,休渔制度一直实行至今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拖网作业的引进,这种俗称“海扫帚”的捕捞方式加剧了捕捞强度,常见经济鱼类的产量急剧下降,濒临灭绝。产量迅速萎缩让渔民产生强烈的危机感,1993年浙江舟山13位船老大自发向全省渔民兄弟发出了切实保护幼带鱼的倡议。倡议书发出以后,引起国家农业部的高度重视,农业部派人到舟山调研,并于1995年开始试行伏季休渔制度。十多年来,我国广大渔民为这项制度的实施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作出了很多牺牲。经过多年努力,如今,遵守伏季休渔制度,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已经深入到渔民的心中。
尽管休渔制度在短时间内影响了渔民的捕捞收入,但它带来的长期效益也是显而易见的。据农业部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统计,1990年~1994年,东海区总渔获量每年为230万吨~240万吨,1995年~2003年,年总渔获量上升到625万吨左右,其中主要经济鱼种类年均渔获量增长了64.8%~360.5%。休渔制度缓解了捕捞强度过大对于渔业资源造成的巨大压力,保护了重要渔业资源的繁衍生长,降低渔业成本,为提高捕捞效率和经济效益创造了条件。
1996年
关键词:批发市场管理
事件:农业部和国家工商行政总局联合发布《水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办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放水产品市场,放开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对水产流通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水产流通体制的改革,为渔业生产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大促进了渔业生产的发展。随着水产品市场的开放,流通渠道迅速拓宽,集体、合作、个体经营者进入市场,集贸市场蓬勃发展,批发市场也应运而生。
为了引导、规范水产品市场,加强水产品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渔业经济协调发展,农业部和国家工商行政总局联合发布《水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办法》。该《办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水产品批发市场颁布的法规,它促进了水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工作走上正轨,促进了渔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1999年
关键词:捕捞零增长
事件:自1999年开始农业部首次是提出了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的目标,后又进一步提出“负增长”的目标,对海洋捕捞强度实行了严格的控制
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我国海洋捕捞产业发展缓慢,从1978年到1985年的8年间,我国海洋捕捞产量从308万吨增长为348.5万吨,仅仅增长了40万吨左右。从1987年开始,我国捕捞技术得到很大发展,海洋捕捞产量也迅速增长,到了1999年我国海洋捕捞产量高达1497.6万吨,产量翻了了4倍多。
这种高强度的海洋捕捞使得我国近海常见经济鱼类的产量急剧下降,部分资源濒临灭绝。为避免竭泽而渔的尴尬,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农业部首次提出了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的目标,后又进一步提出“负增长”的目标,对海洋捕捞强度实行了严格的控制。从1999年开始我国海洋捕捞产量出现下落趋势,近十年来我国海洋捕捞的年产量都没再超过1999年的1497.6万吨。在控制海水捕捞的同时,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1999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为974.3万吨,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1445.6万吨,并超过了当年的海水捕捞产量。
2000年
关键词:资本市场
事件:“洞庭水殖“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被称“中国淡水养殖第一股”。
2000年6月,“洞庭水殖”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被称为“中国淡水养殖第一股”,同年上市的还有湖北的“武昌鱼”。从1998年中水渔业上市后,水产企业陆续活跃于资本市场。
目前水产行业中以远洋捕捞为主的上市公司有中水渔业、中鲁B;以海水养殖为主的有好当家、东方海洋、獐子岛;以水产饲料为主的有通威股份、天邦股份等企业。
2002年
关键词:出口
事件:我国水产品出口跃居世界第一位
2002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量为208.5万吨,出口额为46.9亿美元,水产品出口份额约占全球的7%左右,水产品出口额首次超过泰国,位居全球第一。2002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取得可喜成绩,主要由于我国不断开发新品种,培植出口拳头产品,并按照国际和进口国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了国际市场需求。同时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广泛的对外交流活动,宣传我国渔业,加快了我国水产品进入世界主要水产品市场的步伐。
2003年
关键词:优势区域
事件:农业部发布了《2003年至2007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其中对水产品在未来5年的主攻方向、优势区域和发展目标做了详尽的规划
2003年,农业部发布了《2003年至2007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其中对水产品在未来5年的主攻方向、优势区域和发展目标做了详尽的规划。水产品优势区域为:东南沿海、黄渤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和长江中下游出口河蟹优势养殖区,即“两带一区”。在过去5年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的加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生产格局的初步形成。水产品的“两带一区”布局趋于稳定,大黄鱼、罗非鱼和鳗鲡集中度均超过80%。同时,优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2007年,日本进口的鳗鲡10条中有9条来自中国,美国60%的罗非鱼进口市场也由中国占据。优势出口水产品“两带一区”渔民人均收入比2002年增加1100元以上。
为使区域布局更加合理,日前,农业部发布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对未来8年优化我国农业区域布局进行总体部署。
2004年
关键词:反倾销
事件: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出口美国的暖水虾征收27.89%到112.81%不等的高额反倾销税
美国发起的这场不公正的贸易保护战,时达一年之久。在美国产虾与进口虾的贸易交锋败北后,美国人便举起“反倾销”这根贸易“大棒”,且不惜以违反其反倾销法律为代价,狠狠地砸向了中国、越南、巴西等6个虾产品出口大国,最终,美国商务部裁定向6国征收高额反倾销关税。
出口增长数量过大、增长幅度过快、出口市场相对单一,导致出口体系脆弱,这几乎是中国经济学界公认的产品出口屡屡遭遇“倾销起诉”的原因。美国方面的统计表明,2003年美国进口对虾数量超过50.44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从中国进口对虾数量增加最多,占进口国的第二位,为8.1万吨,比上年增加了64%。
2005年
关键词:资源、濒危
事件:“长江刀鱼”汛期不成讯,长江鱼类生存警报拉响
以前,每到汛期来临,大量的刀鱼从长江入海口向长江上游回游,场景相当壮观。20世纪70年代,苏州刀鱼年产量达到四五百吨之多;进入80年代,刀鱼年产量逐渐递减,90年代末,刀鱼产量已不足百吨。与刀鱼产量成反比的是刀鱼的身价。2005年水产市场上刀鱼价格为每500克1600元,但新鲜的长江刀鱼根本买不到。2006年正宗的长江江阴段的刀鱼更是喊出了每公斤5000多元的天价,新鲜刀鱼依难觅踪影。
不可否认,刀鱼产量的下滑,与过度捕捞有一定关系,但真正导致长江刀鱼几乎绝迹的原因是生态环境的变化。水污染、热发电,特别是无毒的含氮污水排放,直接导致了长江水的“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破坏了长江的生态环境,产卵地遭破坏后,一系列生态链因此受到打击,不少淡水鱼因无法适应而惨遭绝迹。目前长江鱼类资源的生存危机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渔政部门在加强渔船管理、取缔对资源破坏严重的网具的同时,还不断增加人工投放量,特别是投放长江原种,以补充资源量,维护生态链。
2006年
关键词:水产品安全
事件:2006年11月,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了“消费预警”,声明在抽检中发现“多宝鱼”药物残留超标现象严重。
多宝鱼这个在我国用7年时间攻关、3年时间推广、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海水工厂化养殖鱼种,在从稀有珍品走向大众所爱的时候,却因药残抽检超标事件,遭到上海等城市暂停销售的封杀,市场销售惨跌不止,最惨时甚至近乎零销售。此后虽经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业内人士的不懈努力,多宝鱼市场逐渐回暖,但由于当初“毒鱼”之说传播惯性太大,公众消费心理难以恢复到以前状态。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是我们多年来疯狂透支的必然结果:透支环境、透支诚信。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任何的侥幸,都将为我们的未来种下难以医治的祸根。多宝鱼事件警示我们,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努力形成一套系统的事前管理和防范机制。我国正从养殖业标准化、强化技术服务到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以及严格市场准入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等方面下手,把工作做在平时、做在前面,变被动的“事后救火”为主动的事前防范,全力确保水产品安全卫生,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2007年
关键词:物权法
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正式实施,该法第一次在我国民事基本法律中明确规定渔业养殖权和捕捞权
我国是一个传统渔业大国,渔民从事养殖和捕捞活动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目前我国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约10%,渔民人数达2000多万。随着渔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问题开始凸现,最重要的就是渔民的法律地位与渔业的经济地位非常不成比例。《物权法》颁布之前,渔民从事渔业生产的权利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渔民正当权利受不法侵害的事例发生频率很高,后果也严重。渔民“失海”问题始终不能像农民“失地”一样受到重视,渔民是个被边缘化的群体。《物权法》通过民事立法确定渔业权制度,是贯彻中央农村基本政策的要求,适应了当前渔民权益保护的迫切需要,是我国传统渔业管理模式的重大改革,对我国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和渔民权益保护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2008年
关键词:柴油补贴、政策保险、增殖放流
事件:略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