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永嘉网 资讯: 近日,在《永嘉网》楠溪论坛“百姓话题”版块中,一网名为“daiyimian”的网友发帖称,他同事在上塘城关农贸市场买了一些小黄鱼,破开鱼肚后发现鱼腹部有不明蠕虫,虫子成条状,两头尖,长的有4——5公分,短的也有1——2公分,白色略透明,而且数量惊人。每条鱼肚中都有,用高度白酒浸泡后仍十分活泼。他担心这种鱼不能食用。

市场上一般都是冷冻过的小黄鱼,在低温下怎么还会长虫子?就网民所反映的问题,记者特地来到上塘城关农贸市场进行了一番实地调查。
进入冬天,市民已开始晒鱼鲞,小黄鱼也是市民晒鱼鲞的主要鱼种。在城关农贸市场内,许多水产品摊前摆放着满箩筐的小黄鱼。记者也随意挑选了两家摊位,分别购买了一些小黄鱼,但破开鱼腹后并没有发现所谓的不明小虫。一卖小黄鱼的摊主告诉记者,小黄鱼腹部有虫子的现象以前也发现过,这并不奇怪,一些鱼类自身就携带有寄生虫,并不是因为鱼发生腐烂后才出现虫子。该摊主还说,此类寄生虫主要出现在带鱼身上,小黄鱼还分为白鳞小黄鱼和黄鳞小黄鱼,但黄鳞小黄鱼很少出现长虫子的现象。

鱼腹中的虫子到底是哪类虫子?细心的网民还特意上网进行了搜索。根据这些虫子的特征,初步怀疑是“异尖线虫”。异尖线虫是一类成虫寄生于海栖哺乳动物中,幼虫寄生于某些海栖鱼类中,它属于蛔目异尖科。人体并不是异尖线虫的适宜宿主,但幼虫可寄生于人体消化道各部位,亦可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人体感染主要是食入了含活异尖线虫幼虫的海鱼和海产软体动物而引起。
一些人喜吃腌海鱼,或喜吃生拌海鱼片、鱼肝、鱼子或乌贼作佐酒佳肴,并因此感染。迄今,尽管我国尚未发现有病例报告,但在国内市售海鱼中,发现鲐鱼、小黄鱼、带鱼等小型鱼体肌肉或器官组织内的异尖线虫幼虫感染度高达401条/尾鱼。从东海和黄海获得的30种鱼和两种软体动物发现带幼虫率为84%。
种种数据显示我们感染异尖线虫病的潜在危险性很大,在此提醒市民,应尽量避免生食海鲜,不过烧熟了就可放心食用。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