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东南快报资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福建省福清市“旭望”养鳗场的老板林良旭一直忧心忡忡,“我的场里原本有32口鱼池,目前只剩下20来口,最多时出口鳗鱼70多吨,现在也只有30来吨。” 林良旭深深叹了一口气,而福清的产业协会代表和鳗农,无不感同身受。
12月13日,由福清养鳗协会组织发起的“烤鳗”推介会,在福清街心公园拉起横幅“摆摊”,该养鳗协会成员自己当“促销员”,向前往观看的市民推销“烤鳗”。 “出口遭遇寒冬,这是寻求内需的第一步。”福清养鳗协会会长刘明龙说。
“鳗鱼产业是福清农业的支柱。”刘会长说,福清鳗鱼产业最早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当时的养殖及烤鳗加工技术全部由日本引进,此后,养鳗产业迅速发展,养殖厂达到500多家,大部分出口日本,对盘活福清经济有不小贡献。然而,由于近年来国外市场受阻,国内养殖成本高,福清烤鳗出口销量从2001年的2万多吨,直降到如今的4000多吨,养殖场从500多家减少到400家左右,鳗鱼产业面临垮掉的危险。
“以前找我给鳗鱼看病的‘鳗农’是络绎不绝,现在几乎没人来找我了。”渔溪镇水产门诊部负责人陈荣华告诉记者,鳗鱼曾经能给这个镇带来4个亿的净产值,但目前,渔溪的鳗鱼场倒闭近50%,只剩下100多家,“鳗农”也多数改行。
如何推动国内市场?日前,福建鳗业协会、福清鳗协、长乐鳗协及福建、江西百余位鳗农在中国渔业协会的鼎力支持下,集中有限资金共同创立“健农烤鳗”品牌,以提高知名度,寻求国内市场。“出口的鳗鱼可享受退税待遇,内销的烤鳗却要征收17%增值税,搞内销就要亏本。”刘明龙说,扩大内需也是困难重重,他期待政府给予鳗鱼产业更多的政策补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