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上海要闻资讯:上海的海洋研究“眼光”,将从长江口拓展到深海。从12月8日举行的2008深海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上获悉,聚焦“深海战略”的思路,已体现在上海海洋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布局中。
根据《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河口和远洋的研究是两大重点。相比之下,河口研究启动较早,深海研究进度相对较缓。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提出,不少专家建议,上海研究实力雄厚,应早做准备,力争成为我国深海科技基地。
进军深海,先进装备必须先行。就在上月,上海交大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海洋深水试验池基本建成,它标志着我国成为具备海洋工程深水综合试验研究能力的极少数国家之一。结合明年下水的7000米载人深海潜水器,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派出了由汪品先院士领衔的项目组,他们将开展多项科学研究,采集数据,观测海洋中天然气水合物的运动,监测水体和大气变化,预测地震、海啸等地质灾害。
高校的智力加盟,将使深海战略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上海海洋大学正在和中国水产总公司积极策划建立远洋渔业中心,为深海渔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他们自主研发的远洋渔场渔情遥感信息服务系统,利用卫星接收站,采集处理水温、水色等海洋环境信息,使鱼群预报准确率达60%至70%,技术水平和应用效果接近日、美等渔业强国。目前,该系统预报鱼种已涵盖大眼金枪鱼、围网鲣鱼等我国主要远洋捕捞鱼类。仅通过鱿鱼一项预报,我国远洋作业每船每季就可增收约20万元,年增收达4000万元。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