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东方早报资讯:
昨日,早报记者从崇明东滩东旺沙管护站获悉,12月初,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护时再次发现一条搁浅死亡的江豚。
而在此前,今年已发生了多起江豚死亡事件:4月28日,在崇明发现一条1.82米长搁浅死亡的罕见巨型江豚;5月,在金山区渔业码头附近发现一条死亡江豚,身长1.45米……
上海海洋大学、东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指出,目前还很难找出江豚频频搁浅死亡的具体原因,因为造成死亡的因素很复杂,可能与水质污染导致食物链短缺有关,也可能与水位下降、机械损伤等有关。
“我和同事是在12月初的一次日常巡护中发现这条死亡的江豚,根据它的体型和样貌,根据相关资料的综合判断,应该是一条江豚。这条江豚大概是1.5米长,这已经是我今年第二次看到江豚搁浅死亡了。”东旺沙管护站站长冯雪松说。
据悉,该江豚死亡地点位于东滩保护区北部的植被带侧边缘,估计死亡时间为4-5天,死亡江豚身体完整,无明显外伤,推测死亡原因为搁浅而死。
专家建议:圈围浅滩防止江豚游进
目前,江豚资源量已不足2000头,且仍在持续下降。自然环境变迁、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江湖淤积、食饵减少等都给江豚的繁殖与生长带来了威胁。
针对江豚频发搁浅死亡的问题,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钟俊生说,江豚很可能是生病或受伤,身体虚弱,被潮水托上浅滩的。“如果是水质污染的原因,会直接导致江豚饵料缺乏,但现在还不存在找不到一点饵料的情况,那就可能是江豚在长距离洄游过程中,食物接济不上所致。同时,还要考虑是否有机械损伤的问题,比如江豚对声音很敏感,可能被作业船机械的声音震晕而漂上浅滩。”东海水产研究所专家沈新强分析道。
上海渔政部门专家曾指出,渔业捕捞作业不断聚集在长江口,故江豚遭到渔民误捕,或因航行、作业船舶而受到惊吓、受伤之后搁浅死亡的事情时有发生。东海水产研究所的另一位专家指出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水位下降,江豚在潮位较高时游上浅滩,但由于落潮速度太快,不能及时游回,导致搁浅,而冬季本来就是上游来水较少、水位较低的季节,如果是这种情况,是否能在以后考虑通过圈围浅滩防止江豚游进的方法来解决。
江豚
中文别名:江猪、河猪、海猪。
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等淡水中生活。在我国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长江等水域,在长江甚至能上溯到宜昌和洞庭湖一带,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