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钦州日报资讯: “小窝养大鱼”。官垌鱼早已名声在外。
然而官垌鱼沉浮的背后却离个不开一个人。
他叫张振寿,他被誉为官垌“鱼头”。
1986年,张振寿从广西农学院毕业后,回到了家乡浦北县官垌镇,在镇农业站一干就是10年。
1996年,张振寿辞去公职,回家当起了农民,加入到官垌鱼的养殖大军中,从此和官垌鱼的命运共沉浮。
2003年,张振寿在做好自己的官垌鱼养殖的同时,牵头成立了“浦北县官垌镇官垌鱼养殖协会”,并任会长,把养鱼户组织起来,实行分散养殖,集约经营,统一销售。
在养殖上,张振寿通过协会邀请市县水产部门的技术人员鱼塘办班指导,培训种草养鱼、防治鱼病等技术,并对官垌鱼的养殖方式方法进行了创新改造和推广。把小窝改为大窝,把浅水改为深水,小鱼种改为大鱼种,随机割草改为人工种草。这样一来,减轻了养殖户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草鱼的成活率和产量。
2004年初,张振寿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立项开展了 “绿色渔业——官垌鱼规模化养殖示范”活动,严格按照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标准要求进行组织生产和管理。经过检验, 2005年8月,协会示范养殖场被评为“广西区无公害淡水养殖草鱼示范基地”。
在销售上,张振寿在2003年9月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官垌鱼”商标,开始重点推销官垌鱼。一是每年不定期举办“ 官垌鱼王”擂台赛,并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使官垌鱼声名远扬,吸引了南宁、钦州、玉林、北海等地的许多客商和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品尝或订购官垌鱼。二是在保鲜问题上, 2004年9月,张振寿开始研究保鲜包装,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他在2006年底找到了通过充氧延长草鱼存活时间的办法,有效地解决远距离运输草鱼存活的难题。
如今,官垌鱼的营销大大扩大,市场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在协会的组织销售下,官垌鱼供不应求。去年,官垌镇的鱼塘面积扩大到了1850多亩,年产鲜鱼 900多万公斤,产值1.1亿元。2008年,官垌鱼养殖面积超过1900亩,生产和销售更是一路欢歌。1至8月份,官垌鱼实现销售500万公斤,产值9000万元,同比增幅达到10%以上。官垌镇当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64元中,有660元便来自于养鱼。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养鱼的甜头。单养鱼一项,张振寿收入不菲,在镇里和南宁建起了房子。养殖户李才军建有 85平方米的鱼塘,年产出鲜鱼2700公斤,销路一直很好,除去成本还赚了4万多元。
由于成绩突出, 2006年和2007 年,“官垌鱼”养殖基地先后获得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养殖基地认证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称号。2006年,张振寿也被评为了“广西科技种养能手”。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