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佛山日报资讯:近日佛山明显降温,鉴于年初雪冻灾害造成塘鱼大量冻死,南海养鱼户积极做好过冬准备,但仍旧担忧再遭损失。南海农业局提供多方支持的同时,拟为鱼上险。
重创之后仍心惊
近两日佛山降温明显,刺激了养鱼户的神经,他们纷纷投入塘鱼的御冬准备工作,恐防雪灾再袭,昨日,记者重访因雪灾遭受损失的南海官窑养殖大户老邹(详见本报2008年2月25日报道)。“这个月把最后这批鱼卖完就算了,免得被冻死。”老邹告诉记者,准备暂时休业,等开春后再开工,“本来春节快到了,鱼的需求量会是个高峰,每到这个时候都是养殖户的创收时期,可我今年决定放弃了,怕又来个雪灾冻死鱼,我就无法再翻身了。”
据悉,老邹曾向银行贷款,可最终失望而回,“要翻身最起码要50到70万,可是农行要抵押物,而我的一块地只能抵押8万元,唉,我干脆算了。”加上农业保险还不到位,老邹曾一度心灰意冷,幸好得到各方亲友相助,终于渡过资金难关复产了,但是养殖量急剧削减,鱼苗投放量比去年少一半。
与老邹相反,西樵儒溪村的雄叔就乐观得多了,雄叔也是养殖大户,从事这行20多年了。而在去年的雪冻灾害中,由于饲养得法,他“逃过一劫”,200亩鱼塘,几十万斤鱼,只是冻死了一千多斤,损失3万元(且是因防寒棚损坏导致的)。当记者问及他秘诀时,他毫无保留地“揭秘”:搭防寒棚、帮鱼“减肥”、善于观水质、起病前放药是“妙方”
拟为鱼儿上保险
“雪冻灾害后,农业局对养鱼户的扶持分政策性和技术性两大层面。”南海农业局副局长陈镜明说道,政策性扶持包括气象部门的协作,为农业局以及基层农办提供中、短期天气预报;争取银行支持,这个月南海农村信用社增加了农产品收购信贷资金(重点是水产品),金额500~1000万;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一起试办鱼类、百合花的农业保险,是南海农业部门的创新举措,目前方案已上报南海区政府审批。
据南海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水产办主任黄伟平介绍,技术扶持包括五个方面,“上次冻灾最沉痛的教训是,很多养殖户留着温水鱼过冬慢慢卖,想赚个好价钱,结果得不偿失。所以温水鱼‘够斤两’就要抢早上市了。”
■养鱼防冻措施:
1、鱼塘要尽量灌满水,水深要足够,以发挥水的恒温作用;
2、搭建挡风棚(即防寒棚);
3、温水性水产品怕冷,如罗非鱼、白仓、罗氏虾、泰国笋壳、宝石鲈、埃及塘虱等,除了搭防寒棚外,有条件的最好增设加温设备,如抽取地下水、烧锅炉等;
4、饲料宜用沉性料,同时增加饲料蛋白质,提高鱼体免疫力,到越冬前要杀虫,调剂好水质,确保鱼苗以及亲鱼(即母鱼公鱼)安全越冬;
5、天气寒冷尽量不要拉网捕鱼,“因为拉网多少会损伤鱼体,容易引起感染,同时,鱼群聚取暖,数量少了,也容易让其他的‘着凉’,所以如果真要捞的就一次性全部捞完。”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