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环评报告提出对白海豚应急救护预案
中新网10月30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继上周港珠澳大桥前期协调小组办公室就融资专案公开征集贷款后,大桥工程环评项目修编报告书近日也顺利通过大桥协调办专家组和公众参与的评议,并提交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报告指出,大桥工程选址合理,但施工将对周边海陆环境造成五大影响,其中桥址永久性占用海域空间对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的影响最受关注,建议制定大桥施工与运营期间两大应急救护预案。
港珠澳大桥建设一波三折,特别是前期融资与环评项目最为棘手,但这被外界称为大桥动工最后两只“拦路虎”至今均取得突破进展。继今年8月大桥融资安排达成共识、上周启动公开征集贷款后,大桥工程环评项目修编报告书近日也正式出炉。
其中大桥主体及粤方口岸、连接线的环评报告已报送大桥协调办与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至于港澳口岸及接线均为各自负责的工程,其环评报告将按港澳的环评法例各自处理。
报告建议,须加强大桥施工与营运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出台白海豚应急救护预案。其中,施工过程尽量避免使用水下爆破和撞击式打桩作业,最好采用环保型打桩机削弱源强,设置气泡屏幕削减水下噪音超压,并设专人施工前监视海豚的出没,确保500米范围内无海豚出没才打桩,打桩施工从轻至重,给白海豚一个逃离时间。
此外,禁止将水下构筑物施工产生的渣、废水直接排入海域,海上施工所有泥沙和废渣要投入运泥船运往指定地。
营运期间,将采取五大环保措施:对受影响的敏感点采取通风隔声窗等措施;考虑加装海鸟及候鸟能识别的特殊灯光,使其飞行到桥区时能主动绕避;大桥管理中心及服务区等沿线附属要配套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加强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管理,建立危化品事故的防污染应急系统,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采取增殖放流等修复措施,以促进生态环境恢复,对受损的海洋生物资源、水产资源进行补偿。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