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扬州晚报资讯: 红园花鸟市场,走进黎辉的水族店,堪比蒸“桑拿”——因养的是热带鱼,水族店室内温度常年保持在37℃左右。用他的话说,是“人可以受罪,鱼不能怠慢了。”
最惨时一天仅赚一元
1996年,30岁的黎辉下岗了。不甘心的他跟着朋友做生意,一年后,以亏本告终。
1997年,他接过父亲的热带鱼摊。为了能在市场上抢到好摊位,每天凌晨4点,他就扛着大包小包往外跑,可当时对养鱼感兴趣的人没多少。生意最差的一天,黎辉只卖出了一条两元钱的小金鱼。“我现在都记得,那是条小红鱼,进价一块钱。那天,我们一大家子的收入就只有一块钱。”
小本经营的他,只能去最近的南京夫子庙花鸟市场进货。每次回来,都拖着重达300多斤的包,上千只热带鱼被分装在几只灌满水的塑料袋里。为了增加收入,一月天,黎辉跳进河里捞水蚯蚓,洗干净卖给别人喂鱼。“当时心里憋着股劲,就想活出个样!”
300条热带鱼一夜死光
经过两年努力,黎辉终于租下了自己的第一间门面房。
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有一次,黎辉从南京进回300条俗名叫“燕子”的畅销热带鱼,次日进店里一看,300条鱼竟全部翻了肚皮。着急万分的黎辉赶紧为鱼分缸,试图救活它们。但忙活了半天,最终还是只能眼睁睁看着鱼全部死去。灰心的黎辉坐在店里哭了。
从那以后,黎辉开始苦心研究养鱼技术,除了自己看书摸索,还专门到上海一家龙鱼公司接受了半年多的培训。他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了热带鱼的身上。而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如今,他已经有4家分店,热带鱼、养鱼器材、鱼药一应俱全。
他为鱼做“人工呼吸”
生意做大的黎辉,始终记着一条:卖出去的鱼要负责。
去年一月的一个晚上,凌晨零点多,黎辉和家人已入睡,电话突然想起,对方焦急地说:“黎辉,你快来看看,我的龙鱼快不行了!”他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穿了衣服就跨上摩托车往对方家赶。
到了现场才发现,原来对方家用的是新做的鱼缸,内部黏合的玻璃胶还没完全融合,造成水中毒,龙鱼在水里直翻跟头。黎辉赶紧把鱼带到自己的水族店,放进干净的鱼缸,撒上鱼药,可效果仍不明显,龙鱼呼吸困难。这时,他立刻拿出小气泵,把管子放入鱼嘴,他自己则在另一头透着管子往里吹吸气。凌晨5点,龙鱼终于重新焕发活力。
在黎辉的龙鱼馆里,有一只蒙着黑板的大鱼缸。“那是1个月前一位客人定好的龙鱼,1万元卖的。”问及为何不让其他客人看看,也许会卖个更高的价格,黎辉说:“人家已定好了,就不能加价卖给别人,这是诚信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