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海油惠州炼油项目用海海域珊瑚移植”项目验收会举行。去年9月珊瑚移植完成后,经过一年多共3次监测,移植到新栖息地的珊瑚总移植成活率达到95.2%,项目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这是我市第二次大规模移植珊瑚,也是我市第一次将大块和小块珊瑚一同移植,在移植技术上实现了一次创新,移植技术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背 景
投资80万,去年9月完成
记者了解到,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惠州炼油分公司需要在大亚湾北部修建海底输油管线,该项目用海海域位于马鞭洲中海油原油码头到澳头东联成品油码头之间,属于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范围,海域内有受国家保护的造礁石珊瑚。为了补救施工对珊瑚的可能影响,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专门立项,将主要受影响区域的造礁石珊瑚迁移到别处,投资80万元左右。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经投标获得了“中国海油惠州炼油项目用海海域珊瑚移植”合同,承担本次珊瑚移植工程。随后,该所于去年7月进行了珊瑚移植前的海底探摸现场调查,确定只有锅盖洲附近分布有造礁石珊瑚,并确定离管线中心线左右100米范围为珊瑚移植范围。全部珊瑚移植工作在2007年9月20日至27日期间完成。
措 施
水中低速运输保证成活率
珊瑚移植,要尽可能找到环境相当的海域。为了使移植成活率达到预期目标,经过多方探查论证,项目实施方找到了赤洲岛,此海域有一处4500平方米水流较平缓的小海湾,1~3米水深处有大块岩石可以抗风浪;珊瑚生长非常好,多样性很高,活珊瑚平均覆盖率大于24%;且人为干扰较少,距离珊瑚移出地约6.5公里。
同时,迁移还要求采集时不能长期离开水面,搬运时不能有太大振动,为此,施工人员将采挖出来的珊瑚放入网兜挂在架子上进行不离水运输,保持船速3~4公里/小时,下卸时也保持在水中作业。
项目共移植珊瑚群体5203个,其中小个体珊瑚居多,占移植总数的2/3。移植的珊瑚种类共计29种,以蜂巢珊瑚和刺星珊瑚居多。为保证移植珊瑚的成活率,科研人员通过把小个体珊瑚用无毒无害的水下胶水粘结在预制水泥板上再搬移至移入地的办法,解决了移植过程中小个体珊瑚容易死亡的问题。
效 果
造礁石珊瑚移植成活95.2%
项目完成至今,珊瑚移植所在海域经历了寒冬和南方雪灾以及2次热带气旋的正面袭击,这些恶劣天气对珊瑚成活率负面影响很大。然而,在1个半月、半年和1年等3个时间点进行的3次效果监测显示,造礁石珊瑚移植成活率分别为98.2%、96.1%、95.2%,总的造礁石珊瑚移植成活率为95.2%。移入地活的造礁石珊瑚原来的平均覆盖率约24%,3次监测结果分别为34.81%、34.52%、32.94%,移植一年后移入地活的造礁石珊瑚平均覆盖率总体增加了约10%。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练健生告诉记者,这些结果显示,珊瑚移植未被寒冬和台风造成明显不良影响,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将为该海域的鱼、虾、贝等海洋生物提供更为优良的繁殖栖息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这一项目也为协调海洋工程与海洋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模式,是一次生态系统的迁移,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为使珊瑚移植后能发挥更大生态效益,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陈天水表示,管理处将和相关单位对珊瑚后期发展和鱼类生活情况继续进行监测;也将严厉禁止炸鱼、毒鱼、抛锚作业等行为,防止人为破坏移植珊瑚。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