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沧海桑田,大悟水产今昔巨变。
水面资源开发利用率显著提高。1978年,全县放养水面5.02万亩,占总水面22.28万亩的22.5%;2007年,全县放养面积达到了7.86万亩,占全县总水面22.3万亩的35.2%,水面利用率提高了12.7个百分点。
苗种繁育体系日臻健全和完善。1978年,全县仅拥有繁育点3个,全县不仅繁育品种仅限于鲤、鲫、草鱼、花白鲢,繁殖产量120多万尾,而且繁育设施十分简陋,小木桶大水缸就是苗繁的必需设备。可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全县拥有规模化繁育场5个,拥有孵化环道200m3.2007年鱼苗繁殖产量达3.2亿尾,苗种产值达2520万元。
成鱼产量产值大幅翻番。1978年,全县养殖水面是集体放养,集体经营,基本上是“人放苗,靠天收”,产量极低,全县成鱼产量565吨,产值33.34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普遍建立了水面生产责任制,水库、塘堰基本上由家庭承包,专业户放养,再加上水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成鱼产量和养殖效益大大提高。2007年,全县养殖水面达7.86万亩,养殖专业户达2946户,全县水产品产量达23282吨,其中名特优比重达65.3%,渔业总产值达19103万元。水产品产量是1978年的41倍,而渔业水产品产值是1978年的573倍。
科技渔业异彩纷呈。改革开放三十年,大悟渔业实现了从捕捞渔业向养殖渔业的转变,数量速度型渔业向质量效益型渔业的转变,传统渔业向科技渔业的转变,大悟科技渔业硕果累累。
池塘高产养殖一枝独秀。1981年1月,县水产局在大新区石墩村开展池塘养鱼高产试验,10月试验获得成功。试验池塘2.8亩,亩产成鱼1888斤,省水产局在本县召开全省塘堰养鱼现场会,本县成为孝感地区的第一个高产典型。
大水面开发利用奇葩绽放。1991年4月,县水产局在城关镇蓄水池水库开展网箱养鱼示范,置箱144m2,每平方投放三杂交鲤鱼种(规格50克/尾)8.2kg、自配配合颗粒饲料投喂,于当年10月26日验收,成鱼总产达12818kg,折合亩产成鱼5.94万kg,自配颗粒饲料饵料系数达2.22,曾获得大悟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稻田养殖生态高效,特色鲜明。2002年,县水产局在省农业厅、省水产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大新镇八口塘村兴办稻田养鱼示范基地,获得了稻鱼双丰收。稻谷产量与上年持平,亩产鲫鱼125.1kg,亩平增加渔业收入1028.8元。2005年,县水产局又在夏店镇开展稻田养鱼示范,亩产革胡子鲶106.1kg,亩增渔业收入864.8元,亩平增加渔业收入463.8元。荣获“十五”期间大悟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全县科技进村入户达152户,十大主推品种,十大主推技术在全县推广面积达6万亩,大悟科技渔业已成气候,已成为大悟山区县“富民强县”的强劲助推器。
特色渔业景象万千。三十年前,大悟渔业生产的终极目标是“有鱼吃”,当时人们的观念是有鱼就是有特色。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大悟渔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完成了“有好鱼吃”与“吃放心鱼”到“一鱼一产业”的历史性跨越。大悟县水产局立足山区县的实际,抢抓历史机遇,以丘岗特色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整合优势,谋求发展,产业特色凸现。休闲渔业呈现新气象。2007年,全县拥用规模化休闲渔业农庄15个,垂钓场所102个,度假村2个,水产经营面积达6000多亩,转移吸纳劳动力300多个,年经营收入3600多万元,纯收入1000万元。品牌渔业引领新潮流。大悟县利用山区水域环境好、水质等级优的自然特色,以发展优质、健康、绿色水产品为己任,大力倡导推进大悟品牌渔业的发展。目前,大悟品牌渔业在全县整体推进。已取得产地认定5个,产品认证8个,产地认定面积4万亩,占全县放养面积的51%,推广无公害养殖面积6万亩。
如今,大悟水产正在扬山区之特色,振昔日之雄风,向更高层次的现代渔业迈进。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