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眼下正值秋冬汛生产旺季,笔者在嵊泗县菜园镇绿华村获悉,一些本该出海生产的蟹笼作业渔船却静静锚泊在中心渔港,有的已辞退了原先雇用的雇工。几位渔民说,他们不出海的主要原因是蟹资源缺乏,生产状况不佳,出海几航次不仅没收益,而且还亏了本,有的渔船因此收起了蟹笼,准备转向灯围生产。
绿华村是小有名气的蟹笼之乡,全村有70多艘蟹笼渔船,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生产效益一直不错,好的渔船年产值一般都在150万元以上,渔民年人均纯收入也都在5万元以上。2002年后,蟹资源渐趋衰退,加上蟹笼、饵料、柴油价格及雇工工资等生产成本上涨,生产效益一年不如一年。面对蟹资源衰退及生产成本上涨,一些渔船只能转让或转入渔运业,还有一些渔船则转向了低成本、高效益的灯围生产。
“浙嵊渔09239”号蟹笼渔船2006年就转向了灯围生产,也是绿华村首批转向灯围生产的渔船之一,船老大潘明忠告诉笔者,转产2年多来效益相当可观,起初投资的150万元生产资金早在去年上半年就收回,今年到9月底累计产值达到280多万元,预计到年底可达到500万元。潘明忠说,灯围生产不仅效益好,而且生产成本要比蟹笼作业降低近20%,安全系数也大大高于蟹笼作业。
目前,绿华村已有15艘蟹笼作业渔船转向灯围生产,1艘灯围渔船正在改装中,还有10多艘蟹笼作业渔船也正在申报灯围生产。今年1至9月,已投入生产的14艘渔船获产量5800吨,产值2023万元,产量、产值均高于去年同期。
但渔民在作业调整中也面临不少难题,如相关证书要报省海洋与渔业部门审批许可,且申批办理程序较为严格;每艘灯围渔船的船只改造和网具购置需要120万元左右资金,当地农村信用社只给每艘灯围渔船30万元的受信额度,且信贷手续较为复杂。为此,一些渔民期望政府能制定出台作业调整转型的相关扶持政策,相关部门及银行也能给予更多的支持,尤其是在相关手续申办、资金信贷、技术指导等方面尽可能地提供帮助,做好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