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仅用了不到30年,我国渔业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渔业发展道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成功解决了城乡居民的“吃鱼难”问题,而且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食物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曾经以《谁来养活中国》一书名噪一时的美国人莱斯特·布朗也承认,中国淡水渔业提供的高效率的优质蛋白食物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在京渔业系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获悉,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渔业根据国情和资源变化情况,适时地对渔业发展方针和政策进行调整,实行“以养为主”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化改革,激发了广大渔(农)民发展渔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国渔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发展成为世界渔业生产大国、水产品出口大国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创造了世界渔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从水产品总产量上看,1989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18年位居世界首位,2007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747万吨,是1978年的10倍,有效保障了我国食物安全。其中养殖产量在全球养殖产量中更是遥遥领先。作为世界主要渔业国家中惟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我国养殖产量占全球养殖产量70%,成功实现了从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1978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只有2.6亿美元,2007年达到97.4亿美元,30年增长30多倍,从2002年开始,我国水产品出口额一直位居世界首位。30年来,我国渔业坚持“走出去”,利用“两种资源”,面向“两个市场”,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渔业经济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基础上,与有关国家开展远洋渔业合作,实现了远洋渔业从无到有到强,成为世界上主要远洋渔业国家之一。
同时,渔业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渔业总产值及其在大农业中所占的比重快速增长。2007年全国渔业产值达到4458亿元,比1978年的22.1亿元增长200倍;渔业在大农业产值中的份额,从1978年的1.6%提高到2007年的9.1%,增长近5倍;水产品人均占有量36公斤,水产蛋白消费占我国动物蛋白消费的1/3左右,成为重要的优质蛋白来源。渔业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产业。渔业人口由394万增加到2111万,渔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渔民收入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2007年渔民人均纯收入6937元,比1978年的93元增长73倍,年均增加229元,渔民成为农民中率先富起来的群体,渔村面貌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渔业已发展成为一个由养殖、捕捞、加工、流通、渔业工业以及科研、教育相互配套、融为一体的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