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湖州在线新闻网资讯:夏天电压不稳导致鱼塘换水难的事,浙江南浔区和孚镇四联村养殖户费建荣今年以来没碰到过,这让他直观地感受到了鱼塘标准化改造后的好处。
其实不仅是用电,从2000年以来,南浔区已有3.1万亩水产养殖鱼塘来了一次“大变身”,占总鱼塘面积的46%。“主要通过清除塘底淤泥、改造塘型、拓宽塘堤护坡修整、养殖区域规模化等使老鱼塘变成标准化的现代渔业生产基地。”南浔区水产站站长沈国强说。
变化远不止是鱼塘的外观,在新建成的标准化鱼塘内,鲈鱼、鳜鱼、白对虾等高附加值新品种已逐步取代传统四大家鱼的地位,成为南浔这个全国著名淡水鱼养殖区新的主打产品。
一举双得 改造工程热火朝天
老鱼塘改造不仅局限于建设标准化鱼塘上,南浔区许多农村在改造过程中抓住契机也补长了各自原来的“短腿”。
再次走进菱湖镇新庙里村,去年冬天挖掘机轰鸣声、工人们挑土填路的忙碌场景已经被眼前800亩整齐、连片的现代化渔场所替代,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还不时有欢腾的鱼儿跃出水面。
“我们村在菱湖镇地势最低洼处,原来一进入汛期就要提心吊胆,生怕水漫过塘堤造成损失。”养殖户宋国勇说。新庙里村在老鱼塘改造过程中与防汛工程的建设相结合,不仅建设了通电、通水又能排灌的新鱼塘,还在800亩鱼塘外围用石头砌起一堵高1.5米的圩埂,整个石砌外围圩埂长1500米,再在上面填土,使整个圩埂高达6.5米,埂宽6至8米,这样,即使遇到洪涝,这道保护门墙可以确保堤内鱼塘的鱼儿安然无恙。
南方渔网编辑:石明凯
在六堡里村,老鱼塘改造则与村庄环境整治结合在了一起。六堡里村共有老鱼塘910亩,以前由于生产条件差,影响了鱼塘的质量和效益,如今一只只鱼塘水深达到2.5米,埂宽6至8米,通往每个自然村的路都浇上柏油,塘埂上都铺好矿渣,汽车可直达塘边。
村民钱乾昌说,他养殖的15亩鱼塘以前捕捞、运输成本偏高,可是现在好了,汽车能直接开到塘边,鱼价涨时就卖,跌时就存在塘里,很方便。况且现在塘水深,便于管理,每亩产量可以达到1250公斤。
据悉,今年南浔区老鱼塘改造涉及16个村,面积5661亩,目前已经全部完成。
养殖业向高产值“进军”
“大力推进老鱼塘改造,建设标准鱼塘的主要目的是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大幅提高鱼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南浔区副区长陆凤江解释说。
事实上,南浔水产确实瞄准了上海、杭州、南京等周边消费城市,通过老鱼塘改造进行集约化经营,发展高效生态渔业。
菱湖镇陈邑村是远近闻名的加州鲈鱼养殖专业村,全村从事特种水产养殖的农户有600多户,时下每天都有数10车的鲜鱼被运往长三角的各个城市;南浔镇马嘶村通过土地流转和老鱼塘改造,建成了千亩鳜鱼养殖园,每亩的产值可达到万元。有关数据显示,今年南浔区新调整养殖特种水产面积2000亩,特种水产面积已达到11.7万亩,占总养殖面积的74.1%。上半年渔业销售收入1.38亿元中,特种水产收入占了大半“江山”。
不仅如此,为推动水产产业化发展,今年以来南浔区与上海交大生命科学研究所、上海水产大学、上海农科院等部门进行了有效对接。区农业技术人员、农业企业多次赴上海相关院校就新品种开发、水产养殖技术、淡水鱼加工技术、观赏鱼养殖与基因研究等进行了技术合作洽谈,并达成了合作意向。
经纪人“闹忙”了南浔鱼市
“改造后的连片鱼塘促进了规模化生产,同时也培育了股份制农业企业和农民中介组织,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降低了市场风险。”南浔区农林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说。
南浔区千金
镇朝阳村养殖户老吴养殖了3.5亩黑鱼,去年底喜获丰收且卖了个好价钱。当他喜孜孜地从经纪人钟晓明手中接过一沓沓鱼款时,笑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地说:“多亏了晓明,我的黑鱼才能卖个好价钱。”
如今,在南浔区像钟晓明一样从事渔业经营的经纪人至少有80位,他们的业务遍及全国各地,南浔的鲜鱼也正是通过他们,销往各地。据初步统计,在这些经纪人的撮合下每年成交额可以达到1亿多元,使养殖户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