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长江日报讯:前不久,洪可柱、杜予民、吴福曾、黄崇胜、汪侬等5名市政府参事提出建议:依托高新技术打造武汉城市圈“小龙虾及甲壳素深加工衍生高附加值产业链”。日前从市参事室获悉,这一建议得到省市主要领导的重视。省委书记罗清泉批示: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小龙虾产业的深度开发。
建议指出,自2004年以来,我省成为全国最大的小龙虾养殖和出口加工基地,产量和出口创汇总额位居全国第一。而武汉城市圈的小龙虾产量占全省总量80%以上,仅去年城市圈养殖小龙虾产量突破10万吨,农民养殖收益已超过10亿元,其中,我市产量1.41万吨,产值达1.83亿元。但我省这一产业的发展,仅仅局限于产业链的低端,即种苗繁育、养殖生产、餐饮消费等。据测算,每只小龙虾有70%的部分(主要是虾头和虾壳)作为废弃物被丢弃。不仅浪费资源,也污染环境。
如果利用新技术,从虾头、虾壳中提炼甲壳素与壳聚糖,就能衍生出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医药用品、生物功能材料、优良保健食品等几十项产品,这些衍生品的附加值将比原来提高10至100倍。
建议人之一的杜予民参事,在武汉大学甲壳素研究开发中心进行了长达10多年的研究攻关,目前已掌握了数十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令小龙虾废弃物变废为宝的核心技术。我市扩展延伸小龙虾深加工产业链基础扎实。
参事们建议,科学制定小龙虾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依托高新技术,成立甲壳素与壳聚糖工程技术中心,联合武汉城市圈的科研力量和企业,共创小龙虾产业的产学研体系;推行小龙虾标准化生产。
南方渔网编辑:吴佩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