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近年来,广东省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现代渔业为主线,积极实施科技兴渔、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和依法治渔战略,着力转变增长方式,提升渔业整体素质、效益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海洋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36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31.2万亩;水产品总量31.7万吨,增长5.5%;水产品总产值34亿元(现行价),增长6.5%,占大农业总产值的60%;出口创汇8507万美元,增长7%;渔农人均纯收入、劳均纯收入为17981元、24518元,分别增长5%和7%。
综合整治鱼塘 夯实渔业基础
实施“中山市农村五项工程”之一的鱼塘整治工程,由原来仅推深鱼塘、拓宽塘基到现在要求建立进排水系统和中央排污系统,不断提高整治的质量。2007年,全市整治达标的鱼塘42147亩,共投入资金3972万元,市财政补贴资金500万元。经过高标准整治的鱼塘,水、电、路、桥“四通”,渔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一是增加了30%左右的水体,养殖同一品种比整治前提高产量20%左右;二是承包租金普遍提高,土地增值,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整治后的鱼塘每亩承包金提高了550元至700元,全市村集体增收超2000万元;三是改善生产条件、优化环境,为推行健康养殖奠定基础。中山市鱼塘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成为全省的先进典范。
优化品种结构 提高养殖效益
该市引导各镇区立足市场需求,着眼养殖效益,调整品种结构,减少效益较低的水产品养殖面积,加大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面积达181319亩,占了全市养殖面积的50.5%。全市养殖南美白对虾111829亩、罗氏沼虾13924亩、脆肉鲩15755亩、甲鱼11409亩、鳗鱼8913亩、桂花鱼7890亩。以上6个品种养殖面积达169720亩,比2006年增加28322亩,占全市养殖面积的47.27%。其中,甲鱼平均亩产约1000公斤,年产量约1万吨,总产值约5亿元,养殖户获纯利约2.5亿元,成为中山市渔农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同时,注重引进优良品种,丰富养殖品种资源,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习惯。如引进的泰国笋壳鱼、半滑舌鳎、宝石鲈、多宝鱼、花鳄、鸭嘴鲟等新品种,均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严管生产环节 保障上市安全
首先,该市加快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及产地认定。组织了横栏镇联业水产养殖场等11个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4863亩;南美白对虾、中华鳖等7个品种申报无公害水产品一体化认证,产品总量5547.76吨。目前,全市认定的无公害水产品基地52个,认定面积达130439亩,占全市养殖面积的36.33%,中山市水产品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其次,加强种苗场管理。结合种苗生产许可证的年审工作,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从养殖源头上加强监督管理。制定《2007中山市水产苗种管理工作方案》“四抓四促”:抓执法检查,促企业依法生产;抓技术培训,促企业规范生产;抓苗种质量抽检,促企业自律生产;抓苗种示范基地建设,促行业良性发展。再其次,加强水产品质量检测及渔药等投入品的管理。制定水产品质量抽检工作计划,突出重点,加大抽检工作力度,并与执法检查工作有机结合,提高监控工作成效。开展水产品药物使用专项检查,规范养殖场渔药使用行为,督促养殖场建立科学用药制度和养殖生产日志制度,把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纳入了常规管理。最后,加强水产品检测。抽取鲩鱼、鳙鱼、甲鱼、鳗鱼、南美白对虾等样品68个送有资质部门检测,除2个甲鱼样品孔雀石碌超标及1个南美白对虾样品含环丙沙星不合格外,其余65个样品各项指标均合格,合格率为95.6%。
推进科技兴渔 提升支撑能力
为提高渔民科技素质,该市各镇区举办水产健康养殖培训班或技术讲座31期,共培训3725人次。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共72批448人次。
开展科技攻关。协助三角镇《“惠农1号”杂交生鱼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申报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笋壳鱼养殖主要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已开始第二阶段的试验工作。《脆肉鲩深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项目已进入总结阶段,相关工作已全面完成。《凡纳滨对虾无公害高效淡化养殖技术研究》项目已完成了虾苗淡化程序的研究,进行不同放养密度和不同放养模式的研究。协助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中山市召开了“广东省笋壳鱼研讨会”,省有关专家针对笋壳鱼的养殖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为全市推广笋壳鱼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持。中山市丰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引入半滑舌鳎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共培育出10万尾半滑舌鳎苗种,成为广东省首批人工成功培育出的半滑舌鳎;还开展半滑舌鳎水泥池精养、土塘混养与精养等多种模式的探索,为省内首创。
该市积极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以打造安全鱼、提升淡水鱼质量安全水平为科技入户技术推广方向,推动水产品经营模式的转变。中山市科技入户示范镇由去年扩大到5个,选择了淡水鱼养殖相对集中的港口、黄圃、民众、东升、坦洲5个镇,建立100个示范户,以7400亩养殖水面作为实施主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健康养殖的辐射范围,辐射中山主要水产养殖区。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塘、技术要领直接到科技示范带头人的工作机制。2007年12月,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通过省局验收并获好评。
加强病害测报工作。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鳜鱼、甲鱼、鳗鱼和草鱼是中山市6个大宗养殖品种。为此,该市在12个镇区建立了28个养殖病害测报点,对上述品种作病害测报,测报面积达4230亩,及时掌握全市水产养殖病害的流行情况,为养殖户科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发展流通加工 激活产业链条
该市重点扶持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加工能力的水产品流通加工企业,兴建批发市场,引进先进生产线,扩大流通加工规模,提高流通加工能力。同时,引导民资8000多万元注入流通加工领域,激活水产流通加工业。中山市渔农冷冻厂有限公司投资200多万元新增2条流化式隧道单冻生产线,加工产值达9000多万元,增长15%;新兴水产品加工厂投资40万元,新增一条烟熏罗非鱼生产线,产值超过1个亿,增长20%。目前,全市共有水产加工企业39家,其中国家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有8家,拥有冰厂冷库40座,日冻结能力1187.5吨、制冰能力428吨、冷藏能力5957.75吨/次、年加工能力177470吨。具有一定规模的水产流通户390户,流通专用车435辆;水产品批发市场14个,占地约6万平方米。2007年全市水产品流通量27.9万吨,增长3.5%;水产品加工量61931吨,增长10%,加工总产值3.5亿元,增长15%。
重视资源环保 促进和谐渔业
开展增殖放流。2007年6月,在小榄水道、横门水道和岐江河放流草鱼、鳙鱼、鲤鱼、鲮鱼、鲫鱼和南美白对虾1164万尾,总金额达46.475万元。
加强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和管理。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将2004年至2006年开展的《水生野生动物特许证》的年审和资源保护费的征收工作统一整理归档,共归档《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新申请个案54宗、年审个案231宗。顺利开展完成了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证年审工作,全市共有85家酒楼已办理了年审,新申请的酒楼9家;办理驯养繁殖证年审的单位及个人共有18个。
围绕《海域法》,推进“三项制度”的贯彻落实。严格遵守审批权限,对所有新的用海项目全部纳入海域管理,共办理海域使用证8宗,其中红树林种植4宗、贝类护养4宗,确权面积397.92公顷。
加强海洋渔业环境监测工作。完成海水趋势性监测、海水增养殖区监测、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及西江流域中山段、小榄、横门段的采样监测任务,通过样品采集和数据分析充分掌握全市海域和西江流域环境现状,并根据监测数据编制《2007年中山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相关配套法规制度建设。组织完成《中山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及《中山市海洋功能区划》的修编,并通过了专家评审,已上报市政府。完成《中山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初稿。通过不断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切实解决海域使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南方渔网编辑:苏紫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