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摘 要:针对国内海水鱼类养殖生产现状与发展远景,依据笔者近年所取得的现场研究结果,借鉴国外学者近年所发表的文献,概括介绍鱼类盾纤虫病危害状况,简要介绍鱼类盾纤虫病研究进展。
关键词:盾纤虫病;盾纤虫;海水养殖鱼类
1前言
作为海水养殖鱼类新兴传染性疾病,盾纤虫病最早作为观赏鱼类寄生虫性疾病于20世纪70年代末见于美国纽约水族馆9种海水鱼类(Cheung et a1.,1980),尔后,盾纤虫病作为养殖鱼类寄生虫性疾病,自1985年在日本最早见于牙鲆(乙竹充等,1986),自1986年在挪威最早见于大菱鲆(Sterud et a1.,2000),自1993年在澳大利亚最早见于南方蓝鳍金枪鱼(Munday et a1.,1997),自1995年在中国最早见于牙鲆(杜佳垠,1995)。
近年,作为室内水槽和海面网箱海水养殖鱼类常见寄生虫性疾病,盾纤虫病对全球鲆鲽鱼类、鲷鲈鱼类、鲪鲉鱼类、金枪鱼类、红鳍东方鲀、银鲳养殖生产造成极其严重危害(图9、12和l3略)(杜佳垠,2003,2007)。
本文针对国内海水鱼类养殖生产现状与发展远景,依据笔者近年所取得的现场调查、研究、试验结果,并重点借鉴国外学者,尤其是日本、韩国、挪威、澳大利亚、西班牙、科威特学者近年所发表的文献,对鱼类盾纤虫病危害状况与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简要介绍,以供广大鱼病工作者和鱼类养殖业者参考。
2危害状况
2.1疾病确认发生国家和鱼类
2.1.1疾病确认发生国家
迄今,鱼类盾纤虫病确认发生国家包括美国(Cheung et a1.,1980)、日本(乙竹充等,1986;若林久嗣,2002)、韩国(Kim et a1.,2006)、中国(杜佳垠, 1995,2003) 、科威特(Azad et a1.,2007) 、挪威(Sterud et a1.,2000)、西班牙(Toranzo et a1.,2005) 、法国(Dragesco et a1.,1995)、爱尔兰(Bermingham et a1.,2006)、澳大利亚(Munday et a1.,1997)。
2.1.2疾病确认发生鱼类
迄今,作为海水观赏鱼类,盾纤虫病确认发生鱼类包括加利福尼亚羊首隆头鱼(Cheung et a1.,1980) 、珠光拟梳唇隆头鱼(Cheung et a1.,1980)、大西洋海马(Cheung et a1.,1980)、印度洋太平洋海马(Cheung et a1.,1980)、单斑蝴蝶鱼(Cheung et a1.,1980)、丝蝴蝶鱼(Cheung et a1.,1980)、铜带钻嘴鱼(Cheung et a1.,1980)、富贵马夫鱼(Cheung et a1.,1980),而作为海水养殖鱼类,盾纤虫病确认发生鱼类包括牙鲆(乙竹充等,1986;杜佳垠,1995;Kim et a1.,2006)、大菱鲆(杜佳垠,2000;Cterud et a1.,2000;Iglesias et a1.,2001;Toranzo et a1.,2005)、条斑星鲽(若林久嗣,2002)、真鲷(福田穰,2001;杜佳垠,20()3)、黑鲷(杜佳垠,2003)、细点牙鲷(Ramos et a1.,2006)、花鲈(水野芳嗣,2004;杜佳垠,2003)、舌齿鲈(Dragesco et a1.,1995)、六线鱼(水野芳嗣,2001;杜佳垠,2003)、红鳍东方鲍(杜佳垠,2001,2003;木村武志,2004)、南方蓝鳍金枪鱼(Munday et a1.,1997)、北方蓝鳍金枪鱼(宫下盛等,2002) 、银鲳(Azad eta1.,2007)、条纹婢(Langdon,1992)、大西洋鲑(Bermingham et a1.,2006)。
盾纤虫感染不但见于海水鱼类,而且见于美洲螯龙虾(Cawthorn et a1.,1996)和美洲蓝蟹(Messick et a1.,1996),并见于刺参。
2. 2养殖鱼类受害状况
牙鲆:盾纤虫病是中国、日本和韩国养殖牙鲆最常见寄生虫性疾病(乙竹充,1991;田中真二,1994;福田穰,2000;Choi,2000;杜佳垠,1995,2000,2003)。而且,在国内,牙鲆盾纤虫病往往与链球菌病、鱼波豆虫病并发(杜佳垠,1995,2001,2003)。
在日本,牙鲆盾纤虫病最早于1985年由乙竹充等, (1986)确认于三重县和长崎县,并于同年见于爱媛县(水野芳嗣,1991)。随着牙鲆养殖普及,盾纤虫病从苗种生产单位广泛蔓延到各地养殖场(水野芳嗣,2001)。在大分县,在1989~2000年所确诊的总计498例牙鲆寄生虫性疾病病例中,盾纤虫病位居榜首, 占41.4%(福田穰,2004)。在爱媛县三瓶湾,2000年,牙鲆盾纤虫病病例高达87例,与8至9年前相比,剧增8倍以上,约占牙鲆疾病病例总数14.5%,其中苗种60例,半大鱼22例,成鱼5例(水野芳嗣,2001)。
在国内,牙鲆盾纤虫病最早于1995年由笔者确认于山东荣城市(杜佳垠,1995),并于2000~2004年由笔者在大连市5家企业和烟台市3家企业确认l8例(杜佳垠,2000,2003,2007)。
在日本和国内,盾纤虫病既严重危害牙鲆鱼苗和鱼种(乙竹充等,1986;杜佳垠,1995,2000),也严重危害牙鲆半大鱼和成鱼(杜佳垠,1995,2003,2007;水野芳嗣,2001),并且,既严重危害陆上水槽养殖牙鲆,也严重危害海面网箱养殖牙鲆(水野芳嗣,2001;杜佳垠,2003,2007)。在13本,盾纤虫病发病牙鲆鱼群平均死亡率高达10%~30%或40%,有时高达80%以上,甚至高达100%(水野芳嗣,2001)。在国内,盾纤虫病发病牙鲆鱼群平均日死亡率可能高达3.0%,累计死亡率高达20%~30%,有时高达60%~80%(杜佳垠,1995,2003)。
大菱鲆:盾纤虫病是中国、挪威和西班牙养殖大菱鲆最常见寄生虫性疾病(杜佳垠,2000;Cterud et a1.,2005; Iglesias et a1.,2001; Toranzo et a1.,2004),并对挪威、西班牙和中国大菱鲆养殖生产造成极其严重危害。
在挪威,在1989~1996年所确认的鱼苗(体重不足0.3克)病例中,发病水槽大菱鲆鱼苗死亡率接近100%, 在1998年所确认的成鱼(体重500~1000克)病例中,发病最重水槽死亡率高达30%(Sterud et a1.,2000)。
红鳍东方鲀:盾纤虫病是中国和日本养殖红鳍东方鲀最常见寄生虫性疾病(外园博人,1991;杜佳垠,2000,2003;水野芳嗣,2001,2003)。而且,在国内,红鳍东方鲍盾纤虫病时常与冈本异沟吸虫病、链球菌病并发(杜佳垠,2003),而在日本,红鳍东方鲍盾纤虫病时常与冈本异沟吸虫病、新本尼登虫病、鱼波豆虫病、鱼虱病、屈挠杆菌病、真鲷虹彩病毒病并发(水野芳嗣,2001)。
在日本,盾纤虫病长期以来一直对红鳍东方鲀养殖生产持续造成严重危害,并于近年在有些地区成为海面网箱和陆上水槽养殖红鳍东方鲀重要传染性疾病(水野芳嗣,2001,2002)。在国内,红鳍东方鲀盾纤虫病自2000年首次确认以来也一直对红鳍东方鲀室内水槽越冬养殖生产和海面网箱养殖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杜佳垠,2000,2003,2004)。
在国内,在大连,在室内水槽越冬养殖红鳍东方鲀盾纤虫病病例中,红鳍东方鲀月死亡率可能高达10%~40%,在海面网箱养殖红鳍东方纯盾纤虫病病例中,红鳍东方纯月死亡率可能高达50~60% (杜佳垠,2000,2003)。
南方蓝鳍金枪鱼:盾纤虫病是澳大利亚养殖南方蓝鳍金枪鱼最常见寄生虫性疾病,并对澳大利亚南方蓝鳍金枪鱼海面网箱养殖生产造成严重危害(Munday et a1.,1997;Deveney et a1.,2003)。
在澳大利亚,1993年,盾纤虫病所造成的养殖南方蓝鳍金枪鱼死亡率高达5%(Munday et a1.,2003)。近年,盾纤虫病对澳大利亚南方蓝鳍金枪鱼养殖生产危害明显反弹(Deveney et a1.,2003)。
北方蓝鳍金枪鱼:盾纤虫病是日本养殖太平洋北方蓝鳍金枪鱼最常见寄生虫性疾病,并对日本太平洋北方蓝鳍金枪鱼l4~18日龄人工繁育仔鱼造成严重危害(宫下盛等,2002;Munday et a1.,2003)。
在日本,太平洋北方蓝鳍金枪鱼盾纤虫病可能造成人工繁育仔鱼3天累计死亡近半(Munday et a1.,2003)。
真鲷:盾纤虫病近年成为日本爱媛县和中国大连市养殖真鲷重要寄生虫性疾病(杜佳垠,2003;水野芳嗣,2003)。而且,在国内,真鲷盾纤虫病时常与车轮虫病、链球菌病并发(杜佳垠,2003),而在日本,真鲷盾纤虫病时常与屈挠杆菌病、弧菌病并发(水野芳嗣,2001)。
在国内,真鲷盾纤虫病最早于2003年确认于大连市(杜佳垠,2003),而在日本,真鲷盾纤虫病自l0年前即开始频繁发生,并于近年屡屡见于各地许多育苗企业,也严重危害海面网箱养殖稚鱼。
在日本,在三瓶湾,2000年,真鲷盾纤虫病病例多达10例,盾纤虫病现已成为对海面网箱养殖真鲷危害最严重的疾病(水野芳嗣,2001,2004)。
在国内,在水槽越冬养殖2龄真鲷盾纤虫病病例中,日死亡率变化于0.1%~0.2% (杜佳垠,2003)。
花鲈:盾纤虫病近年成为中国烟台市和日本爱媛县养殖花鲈重要寄生虫性疾病(杜佳垠,2003;水野芳嗣,2006)。而且,在日本,花鲈盾纤虫病时常与车轮虫病、三代虫病、真鲷虹彩病毒病、淋巴囊肿病并发(水野芳嗣,2001)。
在国内,花鲈盾纤虫病最早于2003年确认于烟台海面网箱养殖当地稚鱼(杜佳垠,2003),而在日本,花鲈盾纤虫病最早于2001年确认于爱媛县海面网箱养殖中国出口稚鱼(水野芳嗣,2006)。
在国内,在烟台市海面网箱养殖花鲈稚鱼盾纤虫病病例中,部分鱼群数日内累计死亡率高达20%以上(杜佳垠,2003)。
六线鱼:盾纤虫病近年成为日本和中国养殖六线鱼重要寄生虫性疾病(水野芳嗣,2001;杜佳垠,2003)。而且,在日本,六线鱼盾纤虫病时常与车轮虫病并发(水野芳嗣,2001)。
在国内,六线鱼盾纤虫病最早于2003年确认于烟台市海面网箱养殖成鱼(杜佳垠,2003),而在日本,六线鱼盾纤虫病最早于1998年确认于爱媛县海面网箱养殖成鱼(水野芳嗣,2001)。六线鱼盾纤虫病未见引起急剧大批死亡,但多半引起持续零星死亡。
银鲳:盾纤虫病近年成为科威特养殖银鲳重要寄生虫性疾病(Al-Marzouk et a1.,2004;Azad et a1.,2007)。而且,在科威特,银鲳盾纤虫病与弧菌病并发(Azad et a1.,2007)。
在科威特,银鲳盾纤虫病最早报告于2004年(Al-Marzouk et a1.,2004),并于2005年成为对养殖银鲳危害最大的传染性疾病(Azad et a1.,2007)。在发生于2005年4~5月的1+龄银鲳盾纤虫病病例中,累计死亡率高达55%~70%(Azad et a1.,2007)。
3 研究进展
3.1病原体分类与性状
病原体分类:作为海水观赏鱼类和海水养殖鱼类盾纤虫病病原体,报告种类不多,日本养殖牙鲆、条斑星鲽、红鳍东方鲀、真鲷、花鲈、六线鱼、北方蓝鳍金枪鱼盾纤虫病病原体迄今种名未定(若林久嗣,2002;官下盛等,2003),中国养殖牙鲆、大菱鲆、红鳍东方鲀、真鲷、黑鲷、花鲈、六线鱼盾纤虫病病原体种名也依然有待研究(杜佳垠,2001,2003)。科威特养殖银鲳盾纤虫病病原体为种名未定尾丝虫Uronema sp.(Azad et a1.,2O07)。挪威养殖大菱鲆盾纤虫病病原体虽说类似尾丝虫属Uronema盾纤虫, 但种名也未确定(Sterud et a1.,2000)。
作为海水观赏鱼类盾纤虫病病原体,现已描述种类仅有海洋尾丝虫Uronema marinum(Cheung et a1.,1980),而作为海水养殖鱼类盾纤虫病病原体,现已描述种类包括见于法国和西班牙养殖舌齿鲈、西班牙养殖大菱鲆、韩国养殖牙鲆的舌齿鲈嗜污虫Philasterides dicentrarchi(Gragesco et a1.,1995;Iglesias et a1.,2001;Kim et a1.,2006)、见于韩国养殖牙鲆和西班牙养殖细点牙鲷的海洋尾丝虫Uronema marinum(Kim et a1.,2006;Ramos et a1.,2006)、见于澳大利亚养殖南方蓝鳍金枪鱼的暗尾丝虫Uronema nigricans(Munday et a1.,2001)、见于韩国养殖牙鲆的高盐拟康纤虫Pseudoco-nilembus persalinus(Kim et a1.,2006)。
在韩国,在牙鲆盾纤虫病病例中,舌齿鲈嗜污虫卵形,规格46.0~52.1×26.8~35.8微米(Kim et a1.,2004)。在挪威,在大菱鲆鱼苗盾纤虫病病例中,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长径25~125微米(图l9略),在大菱鲆养成个体盾纤虫病病例中,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规格平均30×15微米(Sterud et a1.,2000)。在日本,在牙鲆盾纤虫病病例中,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泪珠形,长径30~45或20~45微米,短径l0~20微米(图l7略) (乙竹充等,1986;乙竹充,1991)。在科威特,在银鲳盾纤虫病病例中,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规格34×12微米(图23略) (Azad et a1.,2007)在国内,在牙鲆稚鱼盾纤虫病病例中,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长径20~40微米,短径7.5~20微米,在牙鲆、红鳍东方鲀、大菱鲆、真鲷、六线鱼养成个体盾纤虫病病例中,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规格多半30×l5微米(杜佳垠,2001,2003)。
病原体生态:对于海水养殖鱼类盾纤虫病病原体,生态研究有限。就增殖方式而言,作为日本牙鲆盾纤虫病病原体,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只见横裂2分裂生殖(乙竹充等,1986),作为国内牙鲆盾纤虫病病原体,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多半只见横裂2分裂生殖,有时,时而只见横裂2分裂生殖,时而只见纵裂2分裂生殖(杜佳垠,2001)。
就增殖环境而言,作为日本养殖牙鲆盾纤虫病病原体,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盐度适应范围极广,在314~691毫渗透压摩尔盐度范围内,增殖速度相差无几(Yoshinaga et a1.,1993)。在17.5~30℃水温范围内,最适增殖水温为22.5~27.5℃ (Yoshinaga et a1.,1993)。与6,000勒克司光照环境下相比,在暗环境下增殖较快(Yoshinaga et a1.,1997)。作为国内牙鲆盾纤虫病病原体,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在淡水中数分钟内收缩成球状,30分钟内多因吸水膨胀而死掉,但是,在盐度15‰左右的海水中依然旺盛增殖(杜佳垠,2001)。在适宜条件下,日本和国内牙鲆盾纤虫病病原盾纤虫在水体中密度均可达到10,000个/ml上下(Yoshinaga et a1.,1993,1997;杜佳垠.2001)。
病原体寄生部位:作为海水养殖鱼类盾纤虫病病原体,病原盾纤虫类为噬组织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作为大菱鲆盾纤虫病病原体,在挪威养殖大菱鲆鱼苗病例中,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大量寄生于皮下结缔组织、鳍内、口鳃腔、眼和中枢神经系统(图20和21略),并于晚期大量见于腹腔、肌肉系统和包括心脏在内的各内脏(Sterud et a1.,2000)。在挪威大菱鲆养成个体病例中,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大量寄生于脑、脊髓前部,也见于肌肉溃疡病灶、肝脏、胆囊和静脉外围结缔组织外层,偶尔见于肠道刮屑粘液(Sterud et a1.,2000)。在西班牙大菱鲆养成个体病例中,舌齿鲈嗜污虫大量寄生于包括血液、腹水在内的差不多所有脏器和组织(Iglesias et a1.,2001)。在国内,在大菱鲆养成个体病例中,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大量见于体表病灶、鳃、脑、肝脏、肾脏、脾脏、心脏,同时大量见于腹水,脾脏、肾脏、腹水可能充满病原盾纤虫,腹水中病原盾纤虫最高数量高达40~50万个/ml(杜佳垠,2000)。
作为牙鲆盾纤虫病病原体,在日本牙鲆鱼苗病例中,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大量寄生于鳍基质、体表、鳞囊内部(图l8略)、皮下结缔组织、脑,也少量见于肌肉组织、上皮组织表面、腹腔内部、肾脏、胰腺和神经系统(乙竹充等, 1986)。在国内牙鲆鱼苗病例中,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大量寄生于体表、鳍内、脑、肌肉、内脏、腹水(杜佳垠,2001)。在国内牙鲆养成个体病例中,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大量寄生于体表病灶、鳃盖内侧病灶、鳃、脑、腹水、肝脏、脾脏、肾脏(杜佳垠,1995,2001,2003)。
作为红鳍东方鲀盾纤虫病病原体,在日本红鳍东方鲍养成个体病例中,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大量寄生于体表和鳍,偶尔见于鳃(水野芳嗣,2001)。在国内红鳍东方鲀养成个体病例中,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大量寄生于体表粘液和体表、鳍基、鳃盖内侧、腹腔壁各种糜烂病灶,并大量见于腹水(杜佳垠,2003)。
作为真鲷盾纤虫病病原体,在国内真鲷养成个体病例中,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大量寄生于体去病灶和脑(杜佳垠,2003)。
作为银鲳盾纤虫病病原体,在科威特银鲳l 龄半成鱼病例中,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大量寄生于血液(图24略)、腹水、脑脊液、体表、鳃,广泛见于全脑、肾脏集合管腔(Azad et a1.,2007)。
作为花鲈盾纤虫病病原体,在日本和国内花鲈苗种病例中,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均见于体表病灶(杜佳垠,2003,水野芳嗣,2006)。
作为六线鱼盾纤虫病病原体,在国内六线鱼养成个体病例中,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大量见于体表病灶(杜佳垠,2003),
作为北方蓝鳍金枪鱼盾纤虫病病原体,在日本北方蓝鳍金枪鱼鱼苗病例中,种名未定病原盾纤虫大量寄生于表皮和肌肉(Munday et a1.,2003)。
作为南方蓝鳍金枪鱼盾纤虫病病原体,在澳大利亚南方蓝鳍金枪鱼养成个体病例中,病原暗尾丝虫大量寄生于嗅襞和脑(图22略) (Munday et a1.,2003)。
作为大西洋海马盾纤虫病病原体,在美国观赏大西洋海马病例中,病原海洋尾丝虫大量见于脊柱两侧、鳃瓣、肾脏(Chung et a1.,1980)。
3. 2患鱼症状
牙鲆:感染初期,患鱼体色发黑,体表白浊。随着病情发展,患鱼体表破损、糜烂,鳍破损、糜烂(图1略),眼球突出、白浊(图2略),鳍和头部、吻端、下颚发红,鳃盖外侧月牙形白化(水野芳嗣,2001;杜佳垠,1995,2003,2007)。
病重患鱼背鳍、腹鳍、尾鳍大片烂掉,鳍基溃烂,乃至尾部、背部、腹部大片烂掉,甚至后半鱼体荡然无存(图3略)(杜佳垠,2007)。
患鱼多半腹部膨胀(图2略),腹腔积水,肝脏褪色、瘀血、糜烂,肠道松弛,肾脏液化,脑液化(杜佳垠,2003,2007)。
大菱鲆:小型稚鱼患鱼体表和鳍多见出血与溃烂(Sterud et a1.,2000),而大型稚鱼患鱼或成鱼患鱼游动异常(Sterud et a1.,2000;Iglesias et a1.,2001),体色发黑,体表溃疡(图4略),眼球突出,腹部膨胀(杜佳垠,2000;Iglesias et a1.,2001),鳃褪色(Sterud et a1.,2000;杜佳垠,2003),腹腔积水(Sterud et a1.,2000;杜佳垠,2000),肝脏多半褪色,肾脏多半液化(杜佳垠,2000)。
濒死患鱼皮肤和皮下肌肉组织出血(图5略)(杜佳垠,2000),脑和脑膜严重发炎,肝脏实质坏死,肠壁严重水肿,肌肉纤维严重变性,鳃上皮增生、血管和血管周发炎(Iglesias et a1.,2000)。
真鲷:患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或脱落(杜佳垠,2003),鳍溃烂,体表局部糜烂,甚至肌肉和骨骼裸露(图6)(水野芳嗣,2001;杜佳垠,2003)。肝脏瘀血或褪色,肾脏肥大并液化,脑液化(杜佳垠,2003)。
花鲈:小型稚鱼患鱼体表出血,烂尾(图8略),肝脏多半褪色,脑多半液化(杜佳垠,2003)。大型稚鱼患鱼体表显著破损、剥离、出血,鳍显著缺损,鳃褪色,肝脏瘀血,或脾脏发黑并肥大,鳃褪色并出血(水野芳嗣,2004)。病重大型稚鱼患鱼体侧、头部、尾部呈现深度溃疡,吻端发红并缺损(水野芳嗣,2006)。
红鳍东方鲀:患鱼体色发黑,背部白浊,溃烂、脱皮,头部红肿(图10至13略),鳃盖内侧肿胀、充血、积水,鳃褪色或糜烂,腹部膨胀,局部红肿、出血或溃烂,鳍出血或溃烂,腹腔积水,腹腔壁溃烂,肝脏出血或糜烂,肠道松弛、扩张、透明、积水,肾脏液化,脑液化(水野芳嗣,2001,2002;杜佳垠,2003)。
南方蓝鳍金枪鱼:网箱养成南方蓝鳍金枪鱼患鱼狂游,交替下沉上窜,直至沉底死亡(Munday et a1.,1997,2003)。
北方蓝鳍金枪鱼:人工繁育北方蓝鳍金枪鱼发病仔鱼体表和肌肉可见盾纤虫寄生(Munday et a1.,2003)。
六线鱼:患鱼头部发红,眼球白浊(图7略),肝脏褪色,肠道松驰(杜佳垠,2003)。
银鲳:患鱼脱鳞,体表出现大量白色斑点,白色斑点进而蔓延、联缀,连片形成大片褐色斑状病灶,病灶进而出血,以至鱼体后半部严重坏死,(图14略) (Azad et a1.,2007)。体表呈现褐斑或坏死损伤濒死患鱼多半腹部膨胀,腹腔积水。患鱼鳃上皮坏死性退化,体表真皮表皮腐蚀,皮下肌肉系统坏死性液化退化,肾脏小管管腔阻塞,小管上皮和集合管上皮严重坏死,脑灰质空泡化,并坏死性退化,胃肌肉系统肌炎性退化,肠微绒毛上皮退化,胃粘膜上皮完全损毁。体表严重损伤濒死患鱼常见脑软化并液化。
富贵马夫鱼:患鱼体表溃烂,肌肉和皮肤出血并坏死, 表皮大片剥离(图15略) (Cheung et a1.,1980)。
大西洋海马:患鱼体表并无明显损伤,但鳃瓣呈现血管瘤,上皮剥离(Cheung et a1.,1980)。
3.3防治对策
3.3.1治疗对策
牙鲆:对于牙鲆盾纤虫病,作为治疗对策,在过氧化氢药浴处理技术开发方面,作为发病早期过氧化氢药浴成功治疗实例,在日本,水野芳嗣(2001)以总数6,664尾平均全长15厘米水槽养殖牙鲆为对象治疗结果表明,在刚见发病情况下,通过连续3次隔天实施300ppm40分钟过氧化氢药浴处理,尔后,连续7次隔周实施400ppm 1小时过氧化氢药浴处理,虽说死亡持续2个月,累计死亡数量580尾,累计死亡率8.9%,但是,2个月后彻底治愈。在国内,笔者于2003年春末夏初以总数4.5万尾平均全长12厘米网箱养殖当年牙鲆为对象,通过每周或每10天1次定期实施300ppm 30或40分钟过氧化氢药浴处理,1个月后,病鱼明显减少,40天后死亡基本停止,累计死亡率不足3%。
作为发病晚期过氧化氢药浴成功治疗实例,笔者于2003年春季和春末夏初在大连先后以总数2万尾室内水槽越冬养殖1龄牙鲆和总数63万尾海面网箱养殖当年牙鲆为对象治疗结果表明,在治疗前1龄牙鲆最高日死亡率0.4~0.5%,当年牙鲆最高日死亡率1.6~3.2%情况下,通过每4天或每周1次定期实施300ppm 30分钟过氧化氢药浴处理,水槽养殖1龄牙鲆和网箱养殖当年牙鲆均于50天后治愈(杜佳垠,2003),笔者于2004年春末夏初在大连以总数1.2万尾海面网箱养殖当年牙鲆为对象治疗结果同样表明,在治疗前最高日死亡率0.4%~0.5%情况下,通过每周1次定期实施300ppm 30分钟过氧化氢药浴处理,30天后基本治愈(图l6)。
在紫外线处理技术开发方面,笠井久会等(2002)以总数1.6万尾平均体重0.2克牙鲆稚鱼为对象现场治疗表明,饲养用水中压紫外线处理可能取得明显治疗效果(表1)。
Ydqc
在铜离子发生装置应用技术开发方面,兵头晟男(2000)撰文指出,在牙鲆亲鱼因盾纤虫病连续4个月大批死亡时,应用铜离子发生装置供水处理,10天后亲鱼死亡基本停止,盾纤虫病治愈。
大菱鲆:对于大菱鲆盾纤虫病,作为治疗对策,在西班牙,Iglesias等(2002)通过体外实验确认包括氯硝柳胺、五氯柳胺、硫酸二氯酚二砜、托卓苏利、呋喃它酮、阿苯哒唑、乙胺嘧啶、盐酸米帕林、硫酸奎宁在内的l4种药剂对病原舌齿鲈嗜污虫有杀灭效果,但是,未见实际应用。
真鲷:对于真鲷盾纤虫病,作为治疗对策,在吡喹酮投喂处理技术开发方面,在日本,水野芳嗣(2001)在爱媛县三瓶湾,在14.8~20.4℃水温条件下,以自然感染盾纤虫病的总计10万尾全长4厘米网箱养殖真鲷为对象,按每千克鱼每天0.3克制剂剂量,分2次连续3天投喂吡喹酮制剂治疗实验表明,自5月3日开始实施第1疗程后,平均死亡数量由每天3,000尾减少到每天2,000尾,乃至l,600尾,间隔5天自5月11日开始实施第2疗程后,平均死亡数量减少近半,下降到每天l,000尾,尔后死亡数量也持续顺利下降,到5月30日,完全治愈。
红鳍东方鲀:对干红鳍东方鲀盾纤虫病,在过氧化氢药浴处理技术开发方面,在国内,笔者于2003年2月中旬至4月中旬以近l8万尾分属不同鱼群的室内水槽越冬养殖1龄和2龄红鳍东方鲀为对象治疗结果表明,虽说对于不同鱼群,过氧化氢药浴处理均见疗效,但效果相差悬殊。对于盾纤虫病与冈本异沟吸虫病严重并发或盾纤虫已经严重感染体内组织鱼群,盾纤虫病病情虽说得到较好控制,但死亡率时高时低,降幅较小(50%),然而,对于盾纤虫感染较轻,药浴处理较早鱼群,治疗效果极为显著,即使每周实施1次400ppm 30分钟过氧化氢药浴处理,症状也会很快减轻,病情也会很快好转,2个月后基本治愈,治疗期间累计死亡率多半不足2~5%。另外,笔者于2003年5月中旬至7月中旬以23万尾分属不同鱼群的海面网箱养殖l龄和2龄红鳍东方鲀为对象按同样处理方法治疗结果表明,与室内场合基本相同,对于不同鱼群,治疗效果相差很大,不过,按每周或每10天实施1次400ppm 30分钟或600ppm 20分钟过氧化氢药浴处理,即使对于盾纤虫病较重的7.4万尾1龄鱼群,平均日死亡数量也由治疗当初的140尾于40天后下降到70尾,于50天后下降到37尾,于60天后下降到15尾,对于盾纤虫病极重的近7.5万尾1龄鱼群,平均日死亡数量也由治疗当初的750尾于30天后下降到550尾,于40天后下降到250尾,于50天后下降到93尾,于60天后下降到56尾。
3.3. 2预防对策
牙鲆:对于牙鲆盾纤虫病,作为预防对策,水野芳嗣(2001,2003)和笔者现场实验表明,降低放养密度,尽早分养病鱼,随时清除死鱼,可能有益于减轻盾纤虫病危害(杜佳垠,2007)。
在日本,依据水野芳嗣(2001)报道,在三瓶湾,在水温21.6~17.1℃ 条件下,对同一时期(11月15日)购自同一苗种生产单位,而放养密度分别为268尾/m2、400尾/m2和800尾/m2的平均全长6厘米盾纤虫感染牙鲆鱼群观察表明,1个半月后,低密度鱼群累计死亡率不足1%,中密度鱼群累计死亡率为2%,而高密度鱼群累计死亡率高达18%,累计死亡率明显以饲养密度为转移。
银鲳:对于银鲳盾纤虫病,作为预防对策,降低放养密度,尽早分养病鱼,同样有助于明显减轻盾纤虫病危害。
在科威特,依据Azad等(2007)报道,在23.5~25.5℃水温条件下,对原槽盾纤虫病发病银鲳鱼群和分槽筛选稀放银鲳鱼群盾纤虫病危害状况现场研究表明,20余天后,原槽鱼群累计死亡高达72.8%,而分养鱼群累计死亡率只有12.4%,累计死亡率明显以病鱼处理为转移。
红鳍东方鲀:对于红鳍东方纯盾纤虫病,作为预防对策,笔者近年针对红鳍东方纯室内水槽越冬养殖和海面网箱育成养殖盾纤虫病影响所进行的大量现场实验表明,降低放养密度,尽早分养病鱼,及时清除死鱼,同样有益于减轻盾纤虫病危害(杜佳垠,2007)。
4 结语
作为海水养殖鱼类新兴传染性疾病,在我国,盾纤虫病自1995年由笔者首次确认以来,危害鱼种由牙鲆迅速扩大到大菱鲆、红鳍东方鲀、真鲷、黑鲷、花鲈、六线鱼(杜佳垠,1995,2000,2003),流行地区也以威海市、烟台市、大连市为中心向丹东市、营口市等周边地区广泛扩大(杜佳垠,2003)。
作为海水养殖鲆鲽鱼类新兴寄生虫性疾病,盾纤虫病既严重危害室内水槽养殖苗种,也严重危害室内水槽养殖成鱼和亲鱼,而且,无论在日本,还是在国内,近年开始严重危害海面网箱养殖成鱼(水野芳嗣,2001;杜佳垠,2007)。随着我国海水鱼类养殖生产发展,尤其是牙鲆、大菱鲆、条斑星鲽等各种鲆鲽鱼类养殖生产发展,盾纤虫病危害势必继续扩大。对国内海水鱼类养殖业者来说,盾纤虫病防治可能成为长期必须面对的课题。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