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目前,我们常说的消毒剂是指化学消毒剂。可按其化学性质的不同分为九大类: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环氧乙烷、醛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和双胍类消毒剂。其中在水产上常用的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金氯(三氯异氰尿酸)、片片杀(三氯异氰尿酸)以及由此引伸的一些消毒剂,像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常用的过氧化物消毒剂为二氧化氯。常用的醛类消毒剂有甲醛(40%的甲醛也叫福尔马林)、益生醛杀(戊二醛)以及益生铵醛(复方戊二醛)等。含碘消毒剂水产上主要使用的有巨碘(PVP—1)、益生宝碘(双链季铵盐络合碘)两种。像上面提到过的环氧乙烷、酚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不包括双链季铵盐)和双胍类消毒剂目前在水产上的应用尚少,仅在一些工厂化养殖中偶有所用,但也只限于试验性质,在此不作一一说明了。下面我们就水产中常用的一些消毒剂的杀菌机理和特点以及在水产上的应用做一个简要分析。
含氯消毒剂一直以来都占据着水产养殖消毒剂的重要位置,从漂白粉到三氯异氰尿酸、溴氯海因都是以“氯”来打天下。这类消毒剂的杀菌机理是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小分子的次氯酸,次氯酸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直接氧化菌体蛋白,从而消灭病原微生物。该类消毒剂的优点是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较强的芽孢;缺点是无机氯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易丧失其有效成分。有机氯虽相对稳定,但溶于水之后也不稳定。研究表明,该类消毒剂的杀灭微生物作用明显受水体环境因子的影响,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其作用加强,随着pU值的升高,其作用减弱,当水体中有机物过多时,其消毒效果有明显下降,而且该类消毒剂对水产动物的刺激性也较大。
含溴消毒剂和含氯消毒剂其杀菌机理和特点基本一致.都是通过氧化使细菌蛋白变性来达到消灭病原微生物的目的.在此就不作详细说明了。
二氧化氯作为第四代水产消毒剂,被联合国卫生组织确认为AI级安全消毒剂。其不仅能大幅度减少水中致病微生物的数量.而且不损害浮游生物,对水体有消毒和增氧作用,对鱼类出血性败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水霉病等以及对虾的弧菌病、病毒病等均有显著疗效。
醛类消毒剂在水产养殖上常用的有甲醛、益生醛杀和益生铵醛。其杀菌灭毒机理是通过一种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墓和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微生物死亡。该类消毒剂可杀天一切微生物,但是对水产动物刺激性和环境影响都较大现多用于对鱼类水霉病的防治。
含碘消毒剂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已越来越普遍。如常用的巨碘(PVP—1)和益生宝碘。其杀菌灭毒机理是赖以卤化微生物蛋白质使其死亡。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且相比上面两类消毒剂其对水产动物的刺激性小、安全性高。
通过对上述水产中常用消毒剂的特点分析,希望以此来指导我们在水产养殖中的一些实际生产工作。比如。三氯异氰尿酸其水溶液稳定性较差,应该现配现用:其杀灭微生物能力随水温的升高而加强,因此在高温季节要注意其用量,不可盲目增加;其在pH值高的水体中药效降低,所以在使用前后不应该施碱性药物(如生石灰);其对水产动物的刺激较大、易引起较强应激反应,因此对于一些名贵水产类(如虾、蟹,特别是在其脱壳期)和鱼体有溃烂症状出现以及身体较虚弱(发生疾病一段时间)的水产动物应慎用,以免引起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可选择相对温和、刺激性小的含碘消毒剂和双链季铵盐类消毒剂。
总之,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要把握其特点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准确、安全。在实际使用时要先从低档的消毒剂用起,若还未达到消毒目标或当时情形需要,再使用高档的消毒剂。即遵循氯制剂、溴制剂、双链季铵盐类、碘制剂、二氧化氯的过程,以控制消毒成本,并且消毒剂结构上的交替使用有利于防止耐药性菌株的出现。在具体选择何种消毒剂时也要把握其侧重点.比如巨碘(PVP—1)侧重用于病毒性感染疾病和以感染病毒为主的复合性疾病:益生宝碘(双链季铵盐类)侧重用于抗应激能力差或对水环境要求严格的特种水产和—般水产的苗种阶段:金氯、片片杀等氯制剂和二溴海因等溴制剂因其成本低侧重用于对普通鱼类的常规消毒:而二氧化氯侧重用于对水体理化因子较为复杂的水体消毒:益生醛杀、益生铵醛等醛类消毒剂则侧重用于对密集养殖的消毒和在上述消毒剂使用结果不理想情况下的消毒.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