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一、建池要求
利用蟹池平田或临近海水资源的空地开挖一些池子。池子以30~40米2为宜,深度一般在1.10~1.30米之间;池四角呈弧形(半圆角)、坡度控制在1∶1.5。池口由上向下50厘米用黑色薄膜紧贴坡钳固。池底为泥底,用生灰(扬开)拌土加少量水筑平,也可铺沙5厘米左右。充气石一般每0.8~1.0米2一只,用小竹签绑好钉于池底,气石悬在离底5~8厘米处。由于池有小斜坡度,所以每向上30厘米酌情加小气石一排,用小木夹夹住,便于控制日后气量大小。大棚用毛竹支架。上盖塑料薄膜,顶部间隔覆盖一层遮阳网或草帘。每一池口向上40厘米两侧穿斜开一小窗。
二、交配及促产
1.3月初选择体大健壮无病害亲蟹放入盐度为16‰的海水土池内进行交配。
2.3月中旬,待自然水温升至12~14℃时,抓出雄蟹,将抱卵蟹取出,将交配土池彻底清污并消毒一次。然后,由池底向上全池整体铺一层薄膜。加入与交配时同等量的海水50~60厘米,将抱卵蟹放入池内进行自然升温促产。
3.在注入海水的同时,就原池搭一座简易的竹架棚,顶部盖一层黑色遮阳网,以尽量控制日夜水温差距。
4.当自然水温在15℃左右,池内水温正常在17~18℃之间时,每日检查胚胎发育情况。有条件的用显微镜观察。没有条件的当发现卵大部分透明,卵黄呈蝴蝶形状时,用手夹一些卵拌水放入取样瓶中,若出现眼点进入原状幼体时,即可将促产蟹入笼消毒,进行布池排幼。
三、幼体培育
1.布池排幼 由于大棚土池河蟹人工育苗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初进行。所以,排幼的密度应控制20万~24万尾/米3水体为宜。
2.水质调控 布池前3~5日在各培育池内配好16‰的海水,开始充气。一日后施肥进行藻类培殖,其营养盐日用量KNO3 5毫克/升、KH2PO4 0.5毫克/升、同时泼豆浆1.5公斤,连续2日,以后视水色情况追肥。同时,在布池前一日施EDTA 5毫克/升,以避免重金属离子对幼体的危害。布池时培育池水位控制在80~90厘米,以后每日添水15厘米,变态Z2(二期状幼体)前一日添水20厘米至130厘米。由于土池吸污能力较强,所以Z4前一般不换水。待Z4中期,视水质情况可适当换水,Z4后期每日换水一次。Z5开始,每日换水2次。待大眼幼体(M)完全变态结束后,淡化用水的调配,可根据工厂化育苗过程进行,也可采取每次排出15厘米,加入淡水15~20厘米的方法,少量多次。
3.饵料投喂 布池结束后,每3~4小时轮流投喂蛋黄、藻粉、酵母各一次。若池内藻类在20万/毫升以上时藻粉可不投。第二日开始适量投喂人工繁殖的鲜活小轮虫。Z2中后期蛋黄、酵母逐渐减少。Z3~Z4期间主要投喂鲜活轮虫,辅以适当卤虫幼体。Z5以桡足类为主饵,辅喂卤虫大幼体。M变态结束后,以桡足类、枝角类为主要饵料,其投喂量应少投勤喂。
4.水温控制 正常情况下,池内水温一般在18~19℃左右,这对幼体的变态等均无影响。但遇到天气闷热、光线强烈的情况,池内水温会在3小时左右上升5~6℃。此时,不要用换水方法降温,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将大棚背阳一面薄膜卷起小半面,以此逐渐下降池内水温。待傍晚恢复原温度时,再将薄膜放下,适当开一些小窗。若遇连续阴雨水温下降过大,可用两至三台家用蜂窝式取暖器放于棚内,以提高棚温,尽量使水温无太大变化。变态M时,应适当关闭门窗,待变态完全结束一日后,除降雨天外,可将大棚两侧薄膜正常卷起1/3。
5.病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生产用具等均要经过严格消毒后再使用。布池施1~2毫克/升土霉素,Z1~Z2以食母生及氟哌酸1.5毫克/升交替使用。Z3~M期间用呋喃唑酮0.5~1毫克/升或环丙沙星1~2毫克/升(每2天预防一次)以控制有害菌的发生。若在Z2~Z5期间发现纤毛虫或聚缩虫,一定要适时调整孔雀石绿用药量。因为各期幼体对其的忍耐能力均不同(Z5较强一些),2~4小时后立即换水60%。中后期饵料用土霉素或痢特灵0.4%拌入其中,减少饵料中的有害菌,增加幼体的抗病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