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一、人工采苗的意义
利用适宜的人工器材设施并辅以一定的技术措施,采集分布于自然海区的海胆浮游幼体的种苗生产方法常称之为海胆的海区半人工采苗或海胆的海区采苗。
海胆的成体不爱活动,但其生活史中有浮游幼虫阶段。浮游幼虫可随海流到处漂游,从而扩大其分布范围,保持种族的兴旺。为了适应浮游生活的习性,幼虫生有纤毛等结构,以便随水漂浮到适宜的海区,安居栖息。本方法是补充海胆人工种苗生产量的不足、提高海区天然苗的成活率及有效利用率、进一步降低种苗生产成本的较有效的海胆种苗生产手段之一。日本北海道的虾夷球海胆自然繁殖期间海区的浮游幼体自然减耗量非常之大,能正常变态成为稚海胆的比例不足1%。如若在变态减耗前人为地设置一些采集器材进行采苗,通过中间培育后再进行增殖,将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幼体的变态成活率,增加资源量,这对于海区海胆资源的增殖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可能的。
二、采苗场条件
采苗区附近要有自然生长或人工养殖的亲海胆资源,必须有足够的具有产卵能力的亲海胆。而亲海胆的集中程度与诱导产卵和提高受精率有关。由于自然海区中水体大、海况变化和敌害生物吞噬等原因,使得海胆浮游幼虫大量流失和死亡。采苗区要有良好的环境条件:水质清、潮流畅通、受风浪影响小、浮泥少、透明度较大、附近无大量淡水或其他污染源注入且海流为回旋流的海区比较理想。
在选择采苗区域时,尤其是海区的风向和流向不容忽视。风向是影响幼虫分布的重要因子。一般幼虫在迎风岸的分布密度较高,采苗效果理想。所以采苗前要注意天气预报,根据风向测定浮游幼虫的分布和数量,科学地确定采苗区。
海流是浮游幼虫最后附着的决定因素。有的内湾海流变动较大,近于往复流的区域即使亲体的数量再多,其采苗的效果也不会理想。而有“漩涡流”“回湾流”的海区,涨落潮差较小,流速缓慢,水团相对稳定,幼虫密度较大,采苗效果较好。
另外,采苗海区的选择还要考虑便于操作、交通方便等因素,最好是就近采苗。
三、苗情预报
投放采苗器材的时间是决定半人工采苗成败的关键,必须掌握准确的投放时间。投放过早,会使采苗附着基被浮泥、杂贝、附着生物所占据,侵占了稚海胆附着的领地,影响采苗效果;投放过晚则会错过采苗附着的最好时机,同样收不到理想的采苗效果。
为了能够适时的进行半人工采苗,应该进行采苗预报工作,其方法如下。
1.利用解剖法进行预报 在海胆的繁殖季节,可以每隔1天~2天检查一次海胆性腺肥瘦。海胆由于性腺发育,在临近繁殖时,其性腺是最肥满的,当发现多数个体在1天~2天的时间内,突然变得消瘦了,说明已到了海胆的繁殖盛期。
具体的解剖方法:利用解剖剪剪开海胆的围口膜并剪断口器的系膜,摘掉口器,再用洁净的海水冲净壳内外的粘液及其他杂质,再沿步带沟剪开海胆壳,观察性腺的饱满程度即可。有条件的可以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卵细胞的情况。一般当卵细胞饱满均一并且色泽润滑,此时的海胆性腺已发育到成熟期。
根据海胆性腺生长规律可以确定产卵时间。根据海胆产卵时间,参照当时水温等条件,便可推算出附苗时间,从而不失时机适时地投放采苗器进行采苗。
2.根据海胆长腕幼虫高峰期的出现进行预报 调查海胆浮游幼虫:一般是使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各海区不同水层拖网取样,并注意昼夜和涨落潮的数量变化。拖取的样品经福尔马林固定后,用粗筛绢(孔径在400微米左右)过滤去掉大型动、植物,再用沉淀法将上层小型浮游硅藻倒掉。在底层沉淀物中查找需要的具体种类的幼虫,并进行分类计数工作,幼虫鉴定工作较为繁琐,但是只要认真观察,各种幼虫特征还是较为明显的。
还可以根据该海区贝类的繁殖期不同,从而判断海中出现的大量幼虫是何种海产动物的幼虫。
通过定性、定量的鉴定,并观察幼虫发育时期以及数量的变化,确定投放半人工采苗器的具体时间,做出预报,确保取得好的采苗效果。
3.根据水温、盐度的变化或物候征象进行预报 各种海胆的采苗期与水温、盐度的变化有关,因此,可以根据水温的测定和盐度的变化推断具体的采苗日期进行采苗预报。也可以根据物候的征象预报大体上采苗的时间。
4.影响海胆浮游幼虫的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 浮游幼虫在正常自然海区中的生长与发育状况常常受到海区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中对幼虫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是水温和饵料。
水温 海胆的浮游幼虫在适温范围内,生长率和发育速度随水温升高而加速,超过了一定范围,生长率下降,发育速度受阻,甚至停止生长,导致幼虫死亡。
饵料 海胆类的食性在其整个个体发育过程中经过几次明显的转换过程。在海胆的浮游幼虫阶段主要摄食一些浮游性的单细胞藻类;着底变态后,食性改变为以摄取底栖硅藻为主,同时兼食一些其他种类的附着性单细胞藻类、某些大型海藻类的配子体、小型的孢子体以及部分的有机碎屑。饵料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影响海胆幼虫的生长与发育。
四、确定适宜的采苗水层
海胆海区半人工采苗的采集效果与采集器材及其设置海域、采集水层、投放时间等有很大关系,因而,采苗方法常常是以其海区浮游幼体垂直分布的调查结果为基础而实施的。根据以往的调查统计,得出的结论是:采苗附着基应投放的水层为10米以内为好。
五、采苗器材
在日本,自上世纪的70年代初开始即由北海道立中央水产试验场增殖部与后志北部水产技术普及指导所等率先进行虾夷球海胆的海区采苗试验并取得了成功,3年之后采苗量已达到400万个,每片采苗板最多可附苗100个以上,每台50米浮筏采苗量可达到5万个,最高超过10万个。目前国内的海胆种苗生产尚未见有采用本方法的,但在栉孔扇贝、赤贝种类上已经被较广泛地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日本北海道常用的海胆采苗器材有30厘米×30厘米透明聚氯乙烯(PVC)波纹板、30厘米×30厘米竹席片、塑料洗衣板等;采苗设施为筏身长50米~100米的浮筏。
六、具体采苗过程
根据苗情预报确定出大体的采苗时间,再将适宜的采苗器材投放到所确定的采苗场的具体采苗水层进行采苗。
管理措施采苗器下海以后,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刚刚附着的稚海胆,受到惊扰容易脱落跑掉。因此,对刚附着稚海胆的采苗器不能刷洗和提动,这时海上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看好浮子、坠石等是否正常。此外还要加强防风措施。在大风到来之前将采苗架子下沉到6米以下水层以减轻风浪袭击,如发现有掉坠、丢漂、缠绳现象应及时解决。
移苗是指将海上采苗板上的稚海胆转移到养成池内这一过程。移苗的大体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参考指标有:稚海胆的大小、波纹板上饵料的丰富性、养成池准备情况等等。移苗的具体时间还应选择在早晨10点之前,下午4点之后。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