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网箱养鱼除需要选择良好的水质及水中有丰富的自然饵料生物外,还需有良好的地理和环境生态条件。主要考虑的条件有水流、水深、底质、网箱离岸的距离、风浪、风向及交通等。
一、水 流
为了满足网箱中鱼类对氧气的需要和丰富浮游生物食饵,网箱必须设置在有微流水的地方。大型湖泊虽无定向的水流,但经常由于大风吹击湖面,水中的氧含量一般不会低于适存限量的。1975年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在淀山湖区的周围湖泊设置网箱。网箱外的流速为每分钟4-7米、网箱内的流速为每分钟1-2米的情况下,数分钟内网箱内的水体即可交换1次,这样的网箱设置区从未发生过缺氧的情况。但同样在淀山湖湖区,由于网箱排布密集,加上连续几天无风浪及定向流水,结果发生过大批罗非鱼缺氧泛箱的事故。由此可见,网箱设置区应保持微流水是十分必要的。过快的水流(每分钟30-40米),由于鱼体长时间逆水顶流,常导致鱼类体力衰竭而死亡。如1976年上海水产研究所曾在长江口设置网箱,对滤食性鱼类进行网养,结果导致全部鱼种死亡。
在湖底水草和沉水植物繁茂的区域设置网箱,由于水下植物妨碍了湖水的流通,如网箱排布又过分密集就可能发生缺氧的现象。1978年,在上海市青浦县的淀浦湖设置8只网箱,由于网箱东侧种植了水生植物,阻碍自西向东的水流,致使网箱内和周围水体溶氧降到2毫克/升的水平。
水流对网养滤食性鱼类来说,还是提供浮游性饵料的来源,使养殖在网箱中的花白鲢鱼不断借水流而获得补充饵料。
二、水 深
设置网箱水域的深度,以最低水位时水深不低于3-5米为宜,这样除网箱本身的深度为2-4米外,网箱底部还可留出1-2米的空隙,使水有所流动,底部残饵能及时分解或随水流排除,水质不致恶化。如水的深度太浅,当水位发生变化时,往往会使网箱着泥而搁浅,或遇大风浪时会发生网箱翻箱事故,但实际上我国许多湖区网箱养鱼的深度并未达到这个要求,这与我国长江流域大多数湖泊属平原型老年湖有关。这类湖泊底质平坦,通常深度仅为2-3米。在这样的区域要设置网箱只有适当减少网箱的深度,并在低水位时经常检查网箱有无着泥。
三、底质和离岸距离
水深3米以上,底部平坦,网箱离岸不远就能达到深度要求的区域,均可选作网箱养鱼的基地。底部平坦而又深度不大的湖泊,建立固定式网箱比较方便。底部不平或坡度很大,固定式网箱会出现向一边倾斜的现象。底部凹凸不平,也容易出现溶氧不均。
湖泊深度常与离岸距离成正比,离岸近可建浮码头来沟通岸与网箱区的联系;离岸远就必须建立栈桥。而离岸过远则只能用浮岛来联络设置的网箱,在这样的区域设置网箱会给管理上带来一些不便,因为要用船只来沟通陆上与网箱区域的联系,投饵次数势必减少,不易实施使用量少、次数多的投饵技术,一旦出现意外,也难以及时处理。
为了管理上的方便和鱼种基地的配套,应在湖泊水库的附近建立网箱养鱼的场部及鱼种生产基地。
四、风浪和风向
设置网箱的湖面要有些风浪,但不宜太大,过大会引起翻箱逃鱼事故,造成灾害。
网箱养鱼的生产季节为4-10月份,主要应考虑避开东南风或东北风的吹袭。西北风对网箱的影响可不予考虑,因此时网箱已起捕收藏。因此,网箱的养殖基地就应设在湖泊或水库中避开上述风向的背风面,因为大的湖泊在刮东南风时,湖的东南面可能碧波荡漾,但湖的西北面可能是白浪滔滔。
五、交 通
建设网箱养鱼场必须考虑交通是否方便,尤其是水库内的网箱养鱼场更为重要。因为大多数水库都设在穷乡僻壤,即使饲养条件好,如果种苗、饲料及其他材料运输不方便、鱼产品不能及时运往市场,这样的地方也不利于发展网箱养鱼。应要求鱼场以汽车或船只直接与消费城市相衔接。
但网箱养殖场(区)的水上交通也不宜过于频繁,以免造成人为的网箱破损,逃鱼概率上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