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病状) 病鱼皮肤褪色,鳃盖出血,鳍腐烂等。有的病鱼在体表形成溃疡和疖疮)。解剖病鱼,消化道内充满淡黄色黏液。肝脏淡黄色或暗红色,幽门垂出血。在低水温期的病鱼腹腔内往往有积水。
(病原) 病原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s$sp.)中的一些种类。短杆状,大小为0.3—1.0微米X 1.0—4.5微米,极端有1-6根鞭毛,运动活泼,革兰氏染色阴性。生长发育温度为7—32℃,最适为23—27摄氏度;盐度为0-65,最适为15—25;pH为5.5—8.5。
(临诊) 根据病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应分离、培养和鉴定病原菌。
(流行情况) 日本养殖的鱼、真鲷首先报道过此病。我国养殖的真鲷、牙鲆、鲈鱼等出现过此病症。据有关资料,假单胞菌病的流行范围很广,世界各地的海、淡水鱼类都可发生。放养密度过大,水质不良等可诱发疾病发生。从幼鱼到大鱼都可被感染。流行季节不明显,但鱼以初夏到秋季较多发生,鲷科鱼类则在冬季发病较多。
(预防) 同弧菌病(1)—(4)。
(治疗) 四环素族抗菌素或氯霉素、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以及噁喹酸、萘啶酸等对本病均有效。用药量为每千克鱼体每日20—50毫克,制成药物饵料,连续投喂7-10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