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一、错误用药的方法
1、长期用药。
无论养殖鱼类健康与否,都不间断地添加抗菌素类药物。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一者会使鱼体自身免疫功能下降,一旦药物剂量不足或停药则更容易受病原体侵袭而生病。二者使病菌对药物的繁感性降低而产生耐药菌株,使多种抗菌药物疗效降低或完全失效。第三会使鱼体药物残留量严重超标,危害人体健康,同时许多外用药物残液大量排放污染环境。
2、超剂量用药。
用药随便不计量,不去计算水体体积、池内鱼容量和结合自身池塘水质条件而超剂量用药,不但与治病无益,还会造成药害,导致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而死。
3、任意搭配用药。当使用一种药物疗效不佳时,任意增加其它药或者在不了解抗菌谱和理化性质的情况下,任意将两种或多种不能相应配伍的药物搭配使用。如施用生石灰时,又施敌百虫,经过水体理化作用,敌百虫变成了剧毒的敌敌畏,致使鱼类中毒死亡。
4、频繁换药。一种药用过一次或二次后没有出现明显好转,马上换上另一种药。任何一种药物,从开始使用到发挥抑菌、杀菌、杀虫作用,都得有一个过程,频繁换药的结果不仅延误时间加重病情,还可能造成更大的药物损害。
5、见好就收。病情稍为好转,马上停止用药,治疗不彻底,病情反复,同时鱼体也产生了抗药性,再重新施药,需更大的药量。
二、药物防治注意事项
1、确诊疾病、对症下药。通过对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分离和鉴定,对疾病种类做出诊断,然后根据病症选用药物,再确定用药方法。由寄生虫引起的必须先用杀虫药物杀死寄生虫;由细菌、病毒引起的,必须先进行水质处理杀灭池水中的病原体,然后再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原体,采用内服外用药物,彻底根治。
2、了解药性、选好药物。
防治鱼病的药物很多,有化学药品、农药、人畜用药和中草药等。在选用药物时,要充分了解药物本身的主要成分、理化性质、治病范围、毒性、配伍等特征,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正确用药。
3、掌握方法、科学用药。
根据不同鱼类,不同生产季节的发病规律,结合往年发病情况,抓住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方法,消灭病原体,从而抑制病害的发生。通常的施药方法有:全池泼洒法、病鱼浸洗法、挂篓挂袋法、拌料口服法、人工注射法、药液涂抹法。大面积人工养殖用药一般采取全池泼洒法、中草药挂篓法和化学药物挂袋法以及药物拌饲料口服法。对鱼种消毒一般采取药液浸洗法。而对一些亲鱼生病,则采用人工注射法、药液涂抹法。
三、正确判断用药效果
1、用药3~5天内鱼类的死亡率减少,表明此药物有效。
2、鱼类的活动情况有所好转,如反应敏感,游泳有力,表明有效。
3、摄食量有所恢复,表明有效。
4、如果用药3~5天无明显变化,则应从药物是否失效,用量是否达到准确要求等方面去寻找原因,调整防治对策,确保防治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