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一 早繁苗是指在1月至3月以内,抱卵蟹孵幼培育出的大眼幼体。现将河蟹早繁苗培育中的几个问题,整理分析如下。
1、培育好亲蟹
1995年江苏省阜宁县蟹苗场第一批早繁育苗,从河蟹交配受精,移入育苗室强化培育,经胚胎发育,到幼体孵出,总的天数为30天左右,每日孵幼数量极少,不能同步集中孵幼。经镜检:卵粒胚胎发育,蟹与蟹之间有较大差异。就是同一母蟹体腹中的卵粒,胚胎发育程度也不一致,也就是说各发育阶段发育程度差异很大,有心跳期,有眼点期,孵幼不同步。孵幼期长达23天之久,天数拉长,孵出幼体的体质相对较弱。可见抱卵蟹胚胎发育不完全、孵幼期过长,则发育变态不齐且育出的蟹苗成活率低。
相反,河蟹胚胎发育完全,孵幼同步集中,孵幼期短,成活率高且幼体健壮。阜宁县蟹苗场第二批于1995年2月7—14日孵幼,孵幼期8天,从卵粒受精至孵出 Zl经历52天,孵出的幼体有活力,发育变态较齐,所育出的蟹苗数量较多。又如天津大港油田名优特水产养殖基地第一批育苗,其孵幼期是1997年2月19—25日,孵幼期7天,从受精至孵出 Zl幼体历经69天,孵出的幼体健壮,发育程度很好,培育的蟹苗数量多。两个年份中3月份两育苗场均进行了大批量育苗,其胚胎发育都在80天以上,孵出幼体体质更好,数量更多。因此,生产上河蟹交配受精以后,要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好抱卵亲蟹,抱卵蟹最好在低温3℃—6℃的水体中过渡一段时间,模拟越冬期,使胚胎处在相对静止状态,更有利于孵幼育苗。
2、保证活体饵料供应
2.1开口饵料
角毛藻、金藻、扁藻、小球藻等单细胞藻类,轮虫及卤虫无节幼体等活体生物均是河蟹 Zl期的较好开口饵料,同时又可净化与稳定育苗水体水质,从而提高 Zl—Z3幼体前期的发育变态率。早繁育苗期室外海淡水水温在一10℃到0℃范围,为确保饵料投喂,应事先培养好活饵料。蚤状前期,水体内饵料的密度控制在10万个/毫升,不可缺少。
2.2适口饵料的投喂
是指 Z4幼体以后,适口饵料的投喂。从 Z4幼体开始,Z5,M(大眼幼体)阶段,幼体日益增长,食量加大。在饵料紧缺匮乏时同类相互残杀严重,所以在这阶段饵料供应要做到适口适时适量。培养大型卤虫,数量需要多,难以确保供应,成本开支较大。到沿海购买桡足类贮存备用,经济实用,完全适合早繁苗的投喂。
3、强化管理
早繁育苗期间,气温、水温低,光照弱,活体适口生物饵料紧缺,因此育苗管理上和常规育苗(四、五月份育苗)的管理有所不同,具体要求:①为了减少水质污染, Zl开始就要换水。换水量比常规育苗同阶段增加 1倍以上,Z4阶段,视污染程度,随时倒池,同时饵料的投喂要适量。②早繁苗的幼体密度,一般控制在20万尾/立方米左右,密度不宜太大。②育苗水体换水温差控制在0.5℃左右。
二、 早繁苗目前尚没有确切的定义。
我们认为4月20日出池的蟹苗(长江中下游地区),培育幼蟹时尚需增加水温,此前育出的大眼幼体可认为是早繁苗。生产上一般选用2月初至3月下旬的早繁苗培育幼蟹。出苗太早的抱卵蟹没有经过越冬,出苗率很低,育出的大眼幼体有先天不足的现象;时间再迟则已失去早苗的优势,幼蟹出池规格太小,直接影响成蟹的养殖。
1、下苗前的准备
1.1布水草
在池塘四周布水草,水草面积大约占池水面积l/2左右。4月份前一般只有水花生根茎,有条件的地方可在越冬前在温室中贮备些水葫芦或水浮莲等根系发达的水草。如果水花生也没有,则可用柳树根或棕搁枝等扎把置于水中。水草等下池前须消毒,可用漂白粉或优氯净等浸泡半小时。
1.2清塘与进水
清塘应在下苗前半月进行,每100平方米用10公斤左右生石灰和0.5公斤漂白粉溶水后全池泼洒,两天后排干水。下苗前一周进水,进水口用60目或80目筛绢过滤,下苗前3—5天再用生石灰溶浆全池泼洒。测试池水,保持pH值在7.5左右。将水温升至20℃左右(或与育苗场出池温度接近)。如果是沿海的蟹苗,还应将池水盐度调至2‰—3‰
1.3饵料准备
冬天池塘中基础饵料非常缺乏,温室提前加温施用基肥是可以培育浮游生物的,但不太经济,而且蟹苗下池后2—3天变成 I期幼蟹就不需要肥水,所以早苗培育幼蟹我们不采用肥水的办法。目前可以准备的饵料有几种:(1)购买冰冻桡足类;(2)购买少量丰年虫卵,在蟹苗下池前用盐水简易孵化,待苗下池时孵出丰年虫无节幼体正好投喂,(3)一种添加高稳 Vc的微囊饲料;4用l—2:1的鱼糜和鸡蛋蒸后经40—60目筛绢过滤 ;5豆浆和鸡蛋黄。准备好这些饲料,蟹苗一下池即可投喂。
1.4药品
蟹苗培育成 V期幼蟹过程中,因幼蟹比较娇嫩,很容易生病,要备一些药物预防,如供氧剂、土霉素、蟹泰等。
2、下苗后的管理
2.1蟹苗下池
蟹苗经长途运输,鳃丝因缺水较干,不宜立即将蟹苗放入水中,防止鳃丝突然吸水过饱引起不适。应将苗箱打开,每一箱淋洒点池水或将苗箱放人池水中浸一下,过3—5分钟再将苗放人池中。放苗密度可控制在100平方米放l一3公斤。
2.2投饵
蟹苗下池后应立即投饵。第一次投喂适当多些,投喂量约占苗重的20%—40%,以后平均每间隔4—6小时投喂一次,投喂量可减至苗重的10%—20%,直至蟹苗变态成幼蟹。蟹苗变成 I期幼蟹后生活习性随之改变,这时只需投喂微囊饵料或鱼糜蒸蛋等,投喂量根据蟹苗的变态成活率作适当调整,以投喂后l小时吃不完,2小时内没有残饵为最佳投量。平均6—8小时投喂一次。随着幼蟹不断蜕皮长大,投喂量随之增加,投喂种类也可增加些豆饼、规子肉、螺蚌肉等。鱼糜蒸蛋或蛋黄到 I期幼蟹后即可取消不用。
2.3温度
蟹苗下池时温度20℃左右,以后每天可缓慢升高l℃,有条件的培育池可升至25℃左右并一直保持下去。在这种温度控制下,蟹苗下池后l—4天即可开始变态成 I期幼蟹。要求平均l—2小时测量一次水温,每池测量4—6个点,做好记录,如发现温度下降,立即加温。应特别注意的是阴雨天和昼夜间的温差。
2.4水质控制
每天用精密 pH试纸测试池水酸碱度,如发现 pH值低于7.0,可用生石灰溶浆全池泼洒,浓度大约510ppm,不宜突然间变化太大。在大眼幼体全部变态成幼蟹前可以不换水,如水质比较稳定,也可不加水。至 I期幼蟹后每隔2—3天加注一次新水或少许换水,换水或加水量约占池水的l/5—l/8。加注的新水与池水温差不超过±2℃。水位可慢慢升至70—80厘米。透明度控制在35—40厘米。
2.5增氧及病害防治
增氧泵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不停。经常检查水下的气泡石,防止堵塞。如遇停电,全池每天遍洒2次快速供氧剂,用量为3—5克/平方米。或每天每平方米用5一10克慢速供氧剂泼洒一次。由于 I—V期幼蟹病害较多,应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在饵料中经常添加一定量的土霉素、呋喃唑酮等,每周向池塘内泼洒蟹泰、优氯净等,都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另外要防止敌害生物的进入,及时捕杀进入池塘的青蛙等动物。
3、分池及起捕
3.1及时分池
当水温控制在20℃—25℃时,从大眼幼体到 V期幼蟹约需20—25天,平均5天左右蜕一次皮,生长速度很快。如果成活率比较高,池中密度就会越来越大,易造成自相残杀、摄食不匀、水质变坏等情况。这时就要及时分池,促使其快速生长,提高出池规格。应注意的是用作分池的池塘也应严格清塘,过滤进水,投入水草,调好水质、水温等。
3.2起捕
4月底5月初,室外水温达15℃以上,河蟹开始摄食,蜕壳。这时即可起捕出售。起捕前可停止加温,使池内水温与棚外水温基本一致,以便幼蟹下塘更好的适应,前期捕捞可直接在水草上捞取,后期可干池冲水诱捕。
3.3存塘蟹控制生长
捕捞不尽的幼蟹及打洞穴居的幼蟹规格都较小,可以存塘。将塘水加深至1.2—1.5米,补充水草,适当减少投饵,3—5天投喂1次植物性饵料,如玉米、小麦、豆饼等,半个月换一次水并泼洒一次生石灰,这样严格控制其生长,至年底可培育出一定数量的扣蟹。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