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发达国家今年已结束执行乌拉圭回合协定的过渡期,并进入了完全执行阶段。值此,很有必要就协定对世界水产品贸易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一个回顾。
世界水产品产量在过去十年中增加了20%,主要是来自水产养殖产量的增长,但参与国际贸易的水产品贸易量一直保持在总产量的37%。欧盟、日本和美国仍然是这些产品的主要市场,经合发组织(OECD)国家的进口占全球进口的80%,比执行期初期时略有下降。经合发组织国家同时也是世界水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其出口量约占全球出口的45%。
乌拉圭回合协定中水产品关税平均削减幅度为26%。虽然截止到1996年时,除欧盟以外的其他主要进口国都没有达到他们的约束税率但如普惠制之类的优惠市场准入待遇意味着水产品进入许多这些国家已经较为容易了。但同时许多经加工的水产品出现了关税高峰。在一些水产品加工厂,特别是欧盟的工厂,因其自身鱼类种群的匮乏而要求对其所必须的原料实行最低关税。
对于鱼类资源过度开发实行补贴及由此造成的后果和对贸易产生的影响已经引起了许多关注。这在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经合发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都是一个经常讨论的问题。许多生产国家已经向世界贸易组织递交建议书,建议将这个问题纳入世贸组织下一软谈判议程之中。但是,目前尚未有人对现行补贴提出起诉或反补贴措施。大多数关于渔业补贴,并且是对捕捞业的补贴通报是由发达国家根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SCM)提交的,但这些通报往往不能完全符合协议的要求。全球渔业信息及贸易促进中心(GLOBEFISH)数据库所提供的资料表明发展中国家的这类渔业补贴相当低,且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
许多主要进口国家采取的以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质量保证体系(HACCP)为基础的进口条规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看来,是一种非关税壁垒,因为如果要完全按照这样的标准建成一个加工厂所需的投资是相当大的。自然,欧盟以卫生标准为由,对个别不发达国家的海产品实行进口禁令给这些国家造成了上百万美元的损失。就许多发展中国家现有的资源而言,要起诉这些条规违背了《动植物卫生检疫协议》条款或是不符合世贸组织通报义务的要求是相当费劲的。唯一可能在水产养殖中运用生物技术也恐怕因“转基因产品”而受到新的进口约束。
为了推动“绿色”消费和实现环境效益而采取的生态标签措施也可能使最不发达国家在出口产品时面临市场准入的困难因为由此增加了20%的成本。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海洋管理工作委员会(MSC)和北欧理事会目前正在评审这些生态标签计划,并且所有有关方面都要参与计划的制定。
关贸总协定争端解决工作组的设立最初是为了防止美国禁止进口用伤害海豚的方法所捕获的金枪鱼。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发现澳大利亚对三文鱼实行进口禁令和美国对用伤害海龟的方法捕获的虾实行禁令都违反了关贸总协定的规定。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理顺世贸组织的规则,以适应那些为实现环境目标而采取的贸易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