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Linnaeus)俗称跳跳鱼,又名泥牛、花鱼,个体虽小,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目前市场售价约为50元/kg。大弹涂鱼的养殖在我国台湾及东南亚一些地区早已盛行,在中国大陆人工养殖尚未进行,目前国内市场大弹涂鱼供应以笼捕自然资源为主,具有较大的养殖开发前景。
一、形态特征
大弹涂鱼个体小,成熟的个体长一般为80~90mm,体重为15~25g;大个体长可达 120~150mm,体重达30~40g。体长为体高的5.9~7.1倍,为头长的3.7~4.3倍;头长为吻长的4.6~5.9倍,为眼径的5.4~7.1倍,为眼间隔的13.0~19.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6~0.7倍。体侧扁,背缘平直,腹缘浅弧形,尾柄较高,吻长大于眼径,眼在头的前半部;鼻孔每侧2个,间距较大;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后缘下方,上、下颌齿各有1行;梨骨,腭骨及舌上均无齿,舌宽圆;体及头部均被小圆鳞。第一背鳍颇高,基部短,有5根鳍棘延长丝状;第二背鳍鳍条较低,倒后伸达尾鳍基;腹鳍短;胸鳍、尾鳍均为尖圆形。体蓝褐色或灰棕色,体侧上部沿背鳍基部有6~7条灰黑色的横纹,体侧及头部散布许多亮蓝色小点,腹部白色,第一背鳍深蓝色,第二背鳍蓝灰色,腹部浅黄色,尾鳍灰黑色。
二、习性与食性
大弹涂鱼为温热带沿岸的小型鱼类,分布于马来西亚、朝鲜、日本、中国的南海及东海;在广东主要分布于拓林湾、珠江口两侧沿岸、广海湾、镇海湾、雷州湾等地。大弹涂鱼栖息于河口咸淡水水域、近岸滩涂处或底质烂泥的低潮区,对恶劣环境的水质耐受力强。广盐性,喜穴居,穴一般为"Y"字形,由孔道、正孔口和后孔口构成。正孔口用于进出,后孔口用于换气和畅通水流;孔道用于栖息和逃避敌害及外界环境恶化时的避难所,亦是产卵室。大弹涂鱼依靠胸鳍柄在水面上、沙滩、岩石上爬行或跳跃;匍匐于泥涂上觅食,食物以底栖硅藻、蓝绿藻为多,也食少量桡足类及有机质。
三、繁殖与生长
大弹涂鱼繁殖季节为每年4-9月,通常4初发现孕卵,每尾亲鱼可产卵近1万粒,卵粒呈球形,有粘性,呈黄色。夏季和秋季可看到大量鱼苗出现在海水比重1.015以下的河口地带。其生长速度较侵,从幼苗到成色一般需1-2年时间。
四、养殖与捕捞
中国的南海及东海沿海有大量滩涂,自然条件好,大弹涂鱼种苗来源足,生命力强,适于进行长途运输,存在发展养殖前景。据有关资料及分折:大弹涂鱼养殖池的结构与虱目鱼池大致相同,池底一般应高出低潮线而且必须平坦,池中央和四周留出水沟,连接水闸以便排注水;底质以粘土为佳。鱼池面积以1公顷以下为宜,一般以0.5公顷为佳;池内水深以5-15cm较适当,过深不利于生长;池水盐度为1.01-1.02‰之间;水温以24~30℃时生长较快;鱼苗投放前,必须晒坪消毒、施放基肥、驱除杂鱼和敌害(敌害主要 有海鲢、海鳗、小螃蟹、海螺等),然后注水培养底藻。鱼苗放养时间一般为6-9月,每公顷放养量通常为30000(种苗以自然采捕为主要来源)。大弹涂鱼的生长速度与池塘环境、底藻状况及管理技术等因素有关。若发现底藻减少或消失,可排干池水(只留水沟水),晒坪3~6d,再施放有机肥,1~2d后注水培养底藻,增加饵料。捕捞收成时间为1~2年。大弹涂鱼的捕捞可用手捉法、笼捕法和吊网法等。手捉法是捕者找到鱼穴后,直接用手沿孔道捉取,其缺点是渔获或成活率较低。笼捕法是捕者找到鱼穴后,用泥土封住后孔口,用鱼笼口插入正孔口,待其从正孔口出来进入鱼笼而捕获。吊网法是利用大弹涂鱼逆流的习性,先把池水排到2cm深或排干池水,在鱼池注水口设置吊网,利用涨潮时慢慢注水,大弹涂鱼将逆流群集进入吊网内,拉动网绳吊起捕获。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