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水产动物出血病是六至八月危害最为严重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该病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损失大。此病应以防为主,一旦发病在水源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一次性治愈比较困难。病情反复的情况比较多,有时直到九月仍有个别鱼池流行此病。所以要格外重视做好预防工作。
【病原】其主要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常与鲁克耶尔森菌、苏伯利气单胞菌、温合气单胞菌、弧菌等形成混合感染。
【症状】嗜水气单胞菌有很多变异菌株,可感染多种水产动物使其发病,因动物的种类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
1.白鲢暴发性出血病症状
早期的外观症状是口腔、颌部、鳃盖、眼眶、鳍及体表两侧出血,肠道内有少量食物,严重病例体表及肌肉充血或出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解剖可见腹腔内有淡黄色或淡红色腹水,肝、脾肿大,肝和肾呈贫血状,脾呈紫黑色,肠道内无食物充满粘液,有时有积水或气体。鳃贫血呈苍白色,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各时期发病的症状有些差别,患病个体间的症状也不尽相同,有时无外观症状即死亡。
鲤鱼和鲫鱼出血病与白鲢出血病症状基本相似。
2.黄鳝出血病症状
感染此病的鳝鱼,不在潜伏于洞穴中,而是在水中上下窜动或不停地按顺时针方向绕圈翻动,久之则无力横卧于水草之上,呈假死状态;病鳝体表有血斑,斑块形状、大小不一,斑块中间出血较少,而周边严重,有时呈弥漫状出血,出血以腹部为重。两侧次之,背部不多;解剖病鳝发现腹腔充满紫红色粘液,肝肿大有血斑颜色较淡,脾脏出血,肠粘膜点状充血,肾肿大出血,肠道内无食物,充满黄色粘液。病鳝1~2天后死亡,死后肛门红肿外翻,口腔内有血样粘液,手轻压即流出。
3.中华鳖出血病症状
病鳖行动迟缓,常浮出水面,停止进食;皮肤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血斑或溃疡灶,这些溃疡灶常见于背甲、腹部和四肢。口腔咽有大量粘液,粘膜充血,肺呈暗红色,切开有暗红色泡沫状液体流出,肝肿大质脆易碎,表面有针尖大的出血点,脾脏、淋巴结肿大,腹膜发炎,食道、胃、肠充满粘液,粘膜充血。
【诊断】根据发病的情况,对照上述症状可确诊。
【预防】1.鱼池要及时清淤,底泥厚度不宜超过10厘米,使用前用生石灰、漂白精,二氯异氰尿酸、三氯异氰尿酸等消毒剂彻底清塘。生石灰干法清塘用量每亩75至100千克,漂白精、二氯或三氯8~10PPM。
2.鱼种放养前要先用15~20PPM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洗10~30分钟。要适当控制放养密度。降低水质污染。
3.发病季节要定期全池泼洒生石灰20~30PPM;或漂白粉(有效氯28~32%)1~1.5PPm;或漂白精(含有效氯65%)0.4~0.5PPM;或二氯异氰尿酸钠0.3~0.4PPM。也可使用三氯或二氧化氯等。每月一次至二次。
4.食场消毒也可做为一种预防和治疗的给药方法,使用含氯消毒剂,使投饵点区域水体达到相应的全池泼洒浓度,每隔2~3天一次进行预防,用于治疗可以每天泼洒一次。先洒药后喂鱼。
【治疗】发病池的常规治疗一般包括三项措施。
1.发病后要及时进行水体消毒,降低水体细菌密度,以缓解病情。用药量同预防
2.同时根据检查出的体表寄生虫的种类使用相应的杀虫剂,减少由伤口二次感染的可能性。
3.口服消炎药使病情得以控制。常用药物:痢特灵每公斤饲料加2~3克;或复方新诺明每公斤饲料加5~6克;氟哌酸每公斤饲料加0.5~1克。也可以使用成药:鱼服康、鱼血康、鱼虾安。
如有条件可在病情缓解后大量注换新水。尽量降低水中有机物含量,提高水体透明度。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