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鱼池防病用药是渔业稳产、高产的关键性环节,关系到养殖成败和养殖效益的好坏。本人经过多年实践、调查发现许多养殖户不注意鱼病的防治,随意乱用药,滥用药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在用药方式方法上有许多误区,给养殖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实践得到的一些实用技巧供大家参考。
1.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所谓预防,关键在于平时在养殖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到鱼病防治问题。在清塘消毒、投饵、施肥、水质调节、定期消毒、环境优化、日常管理等等都要采取科学、实际的方法,严格把握操作技术,控制或避免鱼病的发生和暴发。目前,有些文章提出的绿色健康养殖的概念,其主要原理在于采取生态的方法进行养殖,使在养殖过程中不出现鱼病灾害而避免用药以达到生态健康养殖的目的。
2.发生鱼病的处理。
①先查原因。引起鱼病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病原、寄生、环境三种主要因素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引起的鱼类疾病。发生鱼病后,应首先查找、分析致病因素,以便准确诊治,对症下药。
②对症用药。对不同症状的鱼病要有针对性的用相应药物治疗。不能不区分病因而使用同一种药物,盲目下药,不仅于事无补,还会造成浪费,贻误时机,加重病情。
③用药方法。注意用药的时间和条件。采用药物治疗时,应选择适宜的时间和相应的条件,一般在使用全池泼洒药物时,应注意到鱼类饥饿时不泼药,先喂鱼再泼药;清晨不泼药,时间为上午11时或下午5时,因为早晨水中溶解氧少、气温低、药效不好;鱼类浮头不泼药;不泼下风药;不泼没有溶解完全的药;不泼阴天药等等。还要注意用药的量,有的养殖户对养殖水体体积估算不准,或用药数量不标准,而达不到治疗效果,浪费资金,造成损失。而用药过量,则会直接危害养殖,增强鱼类耐药性,防治困难。
④科学使用鱼药。注意用药时的温度,药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药效差异很大,水温升高,药物毒性增强。有些药物对温度要求非常严格,如硫酸铜需60℃左右的水温才能溶化,而温度过高,却会失效。注意药物之间的拮抗性,有些养殖户往往会使用多种药物治疗鱼病,但如果配合的不科学,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操作,对一些特养鱼类慎用其反应灵敏的药物。长期对鱼类病害使用单一的药物,易形成其抗药性,要注意药物的交替使用,不可单一长期用药。对发生的多种鱼病,一般先治虫,再治菌。在用药疗程上应按要求投喂一个疗程或病害杀灭后,再施药1--2天,稍力口巩固,以免病害复发。
⑤平时注意药物的贮存。科学的贮存与保管,一般应避免光照,不与金属接触,不潮湿等。
⑥讲求效益。有的鱼病有多种治疗方法,或者多种鱼病一种方法也可解决,所以要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考虑适合本地实际价格等选择最好的药物,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