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一、草鱼出血病
[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RVGC)
[症状]病鱼体成黑色,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或停止摄食。
皮下肌肉、口腔周围、鳍基部、肠道等部位有出血现象,严重时全身肌肉呈红色,而鳃部因为缺血成白色。
[流行情况]草鱼出血病是一种鱼种培育阶段,流行性广,危害性大的病毒性鱼病;每年6—9月为流行季节,水温27℃最为流行,8月为高峰,当9月末水温下降到25℃以下病情逐渐消失。
[防治方法](1)人工注射灭活疫苗,每尾0.2--0.5mL,隔10天重复一次(腹腔注射);
(2)大黄粉拌饵投喂,每万尾0.5—0.8kg连续用3—5天;
(3)土霉素拌食,每kg10--20g,连用4---6天;
(4)漂白粉1—1.2ppm全池泼洒,持续一个星期。
二、烂鳃病
[病原]嗜纤维菌
[症状]病鱼游动缓慢常离群独游,体色特别是头部发黑,鳃丝腐烂软骨外露,鳃盖骨内表皮常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小窗,俗称“开天窗”。
[流行情况]草、青、鲢、鳙、鲤都有可能发生,主要危害苹鱼和青鱼,每年4--10月为流行期,水温25℃一30℃最适宜,6—9月为高峰,当水温下降到20℃以下病情减轻。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每亩用15—25kg;
(2)每ks饲料加氟哌酸0.4--0.5g制成药饵,连喂3—5天;
(3)用乌桕叶干粉拌饵投喂,每万尾用250g,连用4--6天;
(4)二溴海因0.3ppm泼洒,上午10:00以前,下午5:00左右,用3--4天。
三、赤皮病
[病原]皮肤受损被荧光假单胞杆菌感染。
[症状]体质瘦弱,离群独游,病鱼体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鱼体两侧及腹部尤为严重。蛀鳍。在鳞片脱落和鳍条腐烂处有水霉寄生。
[流行情况]赤皮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主要危害当年草鱼鱼种和二、三龄苹鱼,在春末夏初与烂鳃、肠炎并发,俗称“老三病”。
[防治方法](1)在拉网、运输、放种过程操作要仔细,避免鱼体受伤并及时消毒;
(2)强氯精全池泼洒1—1.5ppm连续3—5天;
(3)溴氯海因0.1-0.3ppm泼洒,一天两次连用3天;
(4)漂白粉挂袋或全池泼洒,每m3用1g连用1星期。
四、肠炎病
[病原)肠型点状产气单肠杆菌
[症状]病鱼腹腔粘液增多,肠壁微血管充血或破裂,使肠壁呈红褐色,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打开腹腔可见肠内无食。
[流行情况]每年4--9月流行期,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主要危害草、青鱼。
[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做到“四消”、“四定”;
(2)大蒜素拌食,每kg用5一10g,连用3—5天;
(3)强氯精1—1.2ppm全池遍洒,连续4—6天;
(4)用生石灰、漂白粉泼洒。
由于肠炎、赤皮、烂鳃病往往不是单一存在,所以要想从根本上减少鱼病发生率必须从源头,从日常管理抓起即“鱼病防治,预防为主”。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