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鱼类 > 病害防治 > 正文

斑鳢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05/3/9 14:47:00  来源:  编辑:南方渔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斑鳢俗称生鱼、黑鱼、乌鱼等,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其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骨刺少,具有滋补、收肌、活血、去瘀等功效,特别是外科手术病人,食用后能加速伤口愈合,所以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自然界中的斑鳢很少发病。随着斑鳢人工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小水体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过程中,病害频频发生,其危害程度也日趋加剧。因此,如何防治疾病,是目前发展斑鳢养殖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1  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鱼体受伤  在捕捞、分养和运输过程中,因操作方法不当而使鱼体表擦伤;或鱼池放养的鱼种规格大小不一,当食物缺乏时,相互咬伤,甚至弱肉强食;或是放养的鱼池结构不合理,如水泥池底质、池壁粗糙,鱼体活动摩擦受伤或受惊碰伤。鱼体表—旦受伤,就极易引起病原菌的感染,引发疾病。

    水质不良  人工养殖斑鳢,由于水体有限,密度大,再加上大量投喂饵料,池内残饵和排泄粪便日渐增多,水质变坏。从而导致疾病发生。

    投饵不当  主要表现为投喂的饵料不新鲜,败坏水质,引起疾病的发生。

    水温过高  斑鳢的最适水温为26-28℃。在盛夏炎热季节,当水温高于32℃,又无隐蔽物时,斑鳢食欲减退,当水温进一步上升时,斑鳢会完全停食,鱼体消瘦,抗病力下降。

    2  疾病预防的主要技术措施

    为了减少斑鳢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成活率,针对以上发病原因,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1)斑鳢鱼种投放前,鱼池必须用生石灰120kg/667㎡彻底清塘消毒,并充分暴晒,以杀死各种有害微生物和病原菌。

    2)鱼种下池前,用20-30g/L的食盐没洗鱼种。

    3)同池放养的鱼种,规格必须基本—致,以防相互咬伤和吞食。

    4)投喂饵料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5)盛夏水温过高时,要加深池水,勤换新水,水面移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调节水质和遮荫。

    6)加强饲养管理,水体经常用20-30g/㎡的生石灰消毒,并根据鱼的进食和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预防,如用一些抗菌的药物拌入饲料中,做成药饵投喂,能有效地减少斑鳢疾病的发生。

    3  斑鳢的常见病

    3.1  水霉病

    流行特点  斑鳢水霉病在每年的1月份即有轻度发生,高峰期为3月至4月中旬,各种规格的鱼都可发病。水霉病一旦发生,就会迅速传播,其发病率为30%-40%,高的达80%-90%,死亡率可达到100%。

    症状  患病鱼身体消瘦,摄食能力降低,鱼休发病初期体表局部灰白色,严重时,遍布白色棉絮状的菌丝,有些病灶处伤口充血或溃烂,鱼体最后衰竭而死亡。
    
    病因  水霉病的发生足因为鱼休受伤而感染水霉或绵霉所致。也有因为寄生虫(如中华鳋、鱼鲺)寄生以后再感染水霉所致。

    防治  苗种尽可能自繁自育,避免购进受伤的苗种;苗种入塘前必须用5g/㎡高锰酸钾,或35g/L食盐水浸洗8-10min消毒;在水霉病流行季节,—般每半个月用0.3-1.0g/㎡的二氧化氯全池遍洒;在水霉病发生时,全池遍洒水霉净0.5g/㎡,同时使用漂白粉2g/㎡,或氯杀灵0.3-0.4g/㎡,或强氯精0.5-1.0g/㎡全池遍洒,以防继发性细菌感染。   
 
    3.2腐皮病

    流行特点  腐皮病每年从4月下旬水温15℃时就有轻度发生,并有少量死亡,5-6月气温达20-30℃时,是此病的发病高峰期,7月中旬以后,此病很少流行。各种规格的斑鳢都可能发病。此病初期发病率为10%-20%,如果不采取措施,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为85%-100%。

    症状  发病初期,鱼体表某些部位出现红色出血点,出血点处的鳞片脱落,随后病变部位皮肤溃烂,随着溃烂部分的扩大且加深,露出红色的肌肉,并有出血和脓性渗出物,严重时,溃烂部位露出骨骼甚至内脏。

    病因  鱼体因体表受伤(机械损伤或寄生虫寄生致伤)而感染水体环境中的嗜水气单胞菌而发病。

    防治  定期用漂白粉1.0g/㎡或强氯精0.5g/㎡全池泼洒消毒杀菌,并用甲苯脒唑0.3-1.g/㎡全池遍洒杀虫;定期用二溴海因(4.0g/100g鱼体重)、鱼康、鱼家乐(按商标说明使用)拌药饵投喂预防,—次3-5天,每个月3次;治疗时采用综合疗法,发病时,全池泼洒漂白粉(1.0g/㎡)、或杀菌王(0.3g/㎡)、或氯杀灵(0.3-0.48/㎡)消毒,全池遍洒溴氰菊脂杀虫,同时用二溴海因(4.08/100g鱼)拌药饵投喂,连续3天,有显著疗效。

    3.3腹水病

    流行特点  斑鳢腹水病一般从气温较高的7月中旬开始流行,8月为此病发病高峰期,到9月初时,此病只有零星发生。发病鱼规格不一,从6cm的鱼种至1.5kg的成鱼都可发生。此病发病急、传染快,一般从发病到死亡时间为3-5天。此病发病率低的池塘为3%-5%,高的达100%,死亡率为100%。

    症状  病鱼鳞片竖起,有些地方鳞片脱落,有点状出血,眼球外突,口腔内有较多粘液,皮下积水,肌肉水肿,腹部膨大,腹水多且清亮,肠道出血,肛门红肿,肝肿大、黄色,脾、肾肿大。发病特别急的病鱼,死亡时体表无明显症状,肛门红肿,剖检发现肠道出血,局部坏死。

    病因  从病鱼体内分离到病原菌,经人工感染可复制出此病原。病原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经鉴定为费氏枸橼酸杆菌,推测此病的发生和水质恶化有关,池塘水体中病原体大量孳生,侵入鱼体而引发此病。

    防治  定期加注新水,确保水质清新洁净;定期用漂白粉1.0g/㎡或强氯精0.5g/对水体泼洒消毒;确保“四定”投饵,特别要注意不能投喂腐败变质的饵料;发病时,用漂白粉1.0g/㎡或强氯精0.5g/㎡全池泼洒消毒,同时用二溴海(4.0g/100g鱼体重)拌药饵投喂,—个疗程为3-5天。

    3.4烂鳃病

    流行特点  寄生虫性烂鳃病,多流行于5-9月,发病鱼多为规格较大的鱼苗或成鱼,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细菌性烂鳃病流行于气温较高的6-9月,到10月份也有零星发生,各种规格的鱼都可发生,此病感染性强,一旦发生,迅速殃及全池,发病率低的为22%-35%,高的可达85%-100%,发病时如不采取措施,死亡率可达100%。
    
    症状  患寄生虫性烂鳃病的病鱼身体发黑,食欲减退,严重时不摄食,在水面漫游,体表无其他症状,鳃部粘液增多,鳃片红肿,有出血现象,解剖未见内脏有明显病变;患细菌性烂鳃病的病鱼,鱼体发黑,体表无其他明显症状,不摄食,在水面漫游,不怕人,鳃部粘液显著增多,鳃片呈灰白色,有些鳃片局部坏死,解剖可见肝脏、脾脏肿大,肾脏充血肿大,消化道无明显症状。

    病因  寄生虫性烂鳃病是斑鳢因感染中华鳋所致;细菌性烂鳃病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所致。

    防治  首先根据症状确定是寄生虫性烂鳃病还是细菌性烂鳃病。寄生虫烂鳃病预防用甲基脒唑0.3g/㎡全池泼洒(一般1个月1次),治疗用溴氰菊脂0.5g/㎡全池泼洒,同时用漂白粉1.0g/或强氯精(0.5g/㎡全池泼洒消毒杀菌,以防继发性细菌感染;细菌性烂鳃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同腹水病。(摘自内陆水产)
编辑:南方渔网 访问人次:3209 关键字:,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病害防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